Social Media從個人接觸到組織發展
by 張佳怡
去年(2008),參加網氏十周年慶,聽到開拓文教基金會的朋友提到twitter(推特)這個之前在報紙上看到的新玩意,之後發現朋友也在玩twitter,好奇之下自己也去申請了 twitter帳號,才開始玩沒多久又發現原來有一個與twitter類似的網路工具叫plurk噗浪,大家都叫他噗浪,玩噗浪的人好像又比玩 twitter的人多,雖然一開始在興頭上,也拉了一些朋友來玩,最後因為要花太多時間掛在網路上,而漸漸對這新玩意兒意興闌珊。
一兩年前就聽說過facebook是全世界最大的交友網站,那時候對網路交友沒啥興趣,雖然偶爾聽朋友提起,也沒有深究。今年,參加開拓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運用」座談會,其中有堂課專門介紹Social Media,facebook、twitter、plurk全都包含在內,才知道這三者也可以運用在組織工作上。我印象最深的是講師提到NPO若能善用網路的力量,網路上許多個人都是組織潛在的捐款人,而組織也可以利用Social Media做網路行銷。
在台中的副董事長也參加了座談會台中的場次,並且在董事會中建議除了更新主婦聯盟的網站外,組織未來應積極運用網路工具,利用網路從事社會運動。恰巧今年我們申請到青輔會的「非營利組織就業見習」方案的人力一名,結合這個資源,我們希望組織能花一點時間在網路經營上。
於是,我們用主婦聯盟的名字申請了facebook帳號,沒想到每天都有熟面孔與新朋友要將主婦聯盟加為好友,而非營利組織的圈子使用facebook的人也是超乎想像的多,其中不乏許多環保運動的老前輩們。記得一位朋友留言說道:沒想到主婦聯盟也在用facebook,真是先進。或許是目前還很少有非營利組織以組織的名字申請facebook吧。
我發現facebook最大的功能似乎不是在「交友」,而是在「尋友」,只要關鍵字輸入對了,它能幫我們找到許多生命曾經有交集但後來失聯的朋友。而用在組織上,它能將從事共同運動的朋友再重新串聯起來,透過既有的網絡,再擴大出去認識更多的人,透過這個網絡,可以知道遠方或不常聯絡的朋友最近關心的議題,比起E-Mail要透過發信人主動發送信件,收件人也要收信才會收到,facebook的即時性及互動性更強了。
在web 2.0的年代,網路工具以越來越平易近人的面貌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相信未來Social Media必定是非營利組織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作者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