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守護人─專訪三芝大坑有機蔬菜生產班長楊樹木

by yoyo

從台北縣三芝鄉鬧區駛入山間道路,層層疊疊的梯田映入眼廉,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青草香,清新中又帶點甘甜味,彷彿是台北近郊的一處世外桃源。

位於橫山村大坑的有恆社區,目前與主婦聯盟往來的有機農戶共有八戶,而「大坑有機蔬菜生產班」的班長楊樹木為一國小退休教師,返回家鄉農作,他說是為了繼承祖產,雖是簡簡單單的回應,卻飽含對守護土地的使命。

談到三芝鄉,一般人的印象多是「李登輝總統的故鄉」,它也是北部地區極少數沒有工廠、梯田景觀保存完整的鄉鎮,可是,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它卻一樣 得面對人口嚴重外流的問題,原因是該鄉的梯田落差大,需完全仰賴人工耕種,在工資日益高漲,農家們無力負擔後,楊樹木說,三芝鄉已有30年以上不種稻子 了,年輕的一代到外地發展,地方上僅剩下老人,種植蔬菜自給自足,目前茭白筍和山藥為三芝的特產。

大量施放農藥或化學肥料,對現代農民而言,早已換取經濟利益的不二法門。有恆社區則因為世代自給式的生活方式,當楊樹木的生產班隊接觸「有機栽培」時,對於揚棄農藥及化學肥料,也並沒有引起農戶太大的抗爭,楊樹木說:「作農的人都知道,過多的農藥是會吃死人的!」。

對多數的農友而言,有機栽培沒什麼大學問,一切都是「順天而行」。由於冬季的三芝先天條件不足,多風又多雨,嚴重影響農作成果,根據楊樹木的估算,每 戶有機農家的月平均收入戶約僅有兩萬元,有恆社區生產班原有十戶,其中兩戶則因為不敷生活需求而放棄,僅存的八戶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高齡化的組合也是 該生產班的一大特色。

參觀過其他有機農場的楊樹木指出,多數有機農戶多是三、四十歲的壯年人,為了對抗颱風、豪雨的天候,農戶們多靠著網室栽培,以維持蔬果的品質與產量, 可是,傳承問題卻是許多有機農戶面臨的問題。如何振興精緻農業的發展,已是農業單位最大的課題,楊樹木說,對三芝鄉人來說,老了返鄉繼承祖產、農作,不僅 是三芝人的傳統,也是下一代人的共識,「延續土地的生態應不成問題」,他認為,取之於大地的,終得回歸於土地上。

根據主婦聯盟的觀察,有機農民投入有機栽培行列,部分固然是著眼於其高價位的市場,但多數農戶卻是抱持一分對土地之愛的情懷,實踐個人的理想而努力。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對於像楊樹木的多數有機農友來說,與其說它是一種農作的生產方式,不如當做是生活哲學更為貼切。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