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意義─「童年的消逝」作者尼爾.波茲曼的感嘆

by 茶妹

在兒童節這一天,去思考為什麼孩子需要一個完整的「童年」,是再適當不過的了。

何謂「童年」?很多人以為童年不過是用來劃分年齡的一個時間單位而已。事實上,童年的意義不僅於此。如果回到歷史上面,看看一個時代有沒有「童年」的概念,就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人是否重視兒童獨特的需求。

童年概念的起源,根據普南姆的解釋,是因為成人發現兒童是一種「需要受到尊重的對象」才開始的;當成人了解到兒童是具有不同特質與需求的特別生物,需要與成人世界隔離和受保護,才出現了童年這個名詞。

在更早的年代裏,因為醫療知識與技術的不足,兒童隨時有可能會夭折,再加上成人都已經自顧不暇,因此,童年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所以,那個時代的孩子,一旦脫離襁褓階段,他們的穿著、說話與工作內容,就與成人無異。那是一個沒有童年的時代。

根據「童年的消逝」一書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所述,童年概念的出現,始於印刷術發明之後,是因為印刷術使得知識能夠流通,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識字,但是這許多識字的人口中,並不包括兒童。因為了解文字的能力,包含了解抽象符號背後的意義,還要有解碼與轉換意義的能力,這些都不是經驗不足的兒童所能操作的,因此,印刷術使得兒童與成人之間的界線變得十分鮮明,童年的概念因而產生。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兒童的教育、成長、福利問題逐漸成為成人所關切的重要議題。

如果印刷術創造了「童年」的概念,那麼「電視」就使得童年消逝了。怎麼說呢?當書籍是唯一知識管道的來源時,成人可以對資訊加以分門別類,讓孩子在心智成熟之前,過濾一些他不應該、不適宜知道的知識。但是電視的出現,將這一切都弄混了。因為理解影像的能力,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發展完成的。因此,在孩子學習閱讀文字之前,電視早已用更強勢的影像語言,教會孩子該知道以及不該知道的事。

童年與成人的界線,便在電視出現之後逐漸消失了。

在兒童節時思考這樣的問題未免太過嚴肅,不過,波茲曼的感嘆,實在是相當值得我們參考的:讓童年消失的結果會是什麼?(童年的消逝,作者尼爾.波茲曼,遠流出版社)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