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子如何持續關注社會議題

by Connie、Emma

Emma:現代青年學子參與社會運動,如何透過更積極,或建構何種網絡的方式,來持續關注環境、人權或其他社會議題呢?
(註:Emma提問緣由:現在很多人都透過網路工具來發表意見、聲明主張,但光是按讚、光是轉寄訊息,真正能改變什麼嗎?還是只流於一種形式,新聞熱度過後,就沉寂消失了呢?)

Connie:前不久,我到主婦聯盟基金會參與一場關於花東條例民間提案的討論會,主要推動者之一的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因為還要忙著推動反美麗灣的工作,送來會議資料就匆匆離去。

上一次看見中岳,他還只是個小學生,他的父親蔡大洋才是我們一起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伙伴。中岳長大讀了社工系,成為反蘇花高的主要推手,他年紀輕輕就當上環保組織的區域主任,絕非偶然。

花蓮還有另一個組織: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當年青少年社區工作隊的孩子們,從小跟著父母當志工,如今陸續大學畢業或進入大學,據我所知,也有人念社工從事社服工作。

這些年輕人,當他們在關注社會議題的時候,必然會使用網路等相關工具,然而,他們也絕不可能只是滿足於按讚了事,因為,他們從小就看著父母是怎樣在參與公眾事務,更因為他們都曾經生活在美好的環境中,或者經歷了打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的過程,對於美好生活的可能逝去,完全是切膚有感的感受。

如果,妳/你還年輕,而妳/你的父母、親近的長輩正好都還不曾具體關心過公眾事務,那麼,年輕的妳/你還來得及認識並接觸像是蔡中岳、像是出身於牛犁協會青少年工作隊這類的朋友,就先讓他們用生命力來感染妳/你、來激發妳/你對於真實世界的感受吧!

我念大學,正好是六四天安門事件、野百合學運的年代。當時完全地不食人間煙火,只熱中於參加合唱團、忙著到音樂廳、戲劇院演出,而我同寢室的好友則經歷過遊行抗議被警察抬走,還因為寫大字報拒絕參加體育課集訓在國慶日到總統府前跳大腿舞,運動高手的她竟遭到體育六十分的待遇(比我這個體育低能者還低分)。然而,像這樣早年參與學運的人,未必就會一直繼續待在NGO領域。

反倒是完全沒有社運意識的我,畢業闖入了NGO領域後,就一直不曾離開過。記得2000年政黨首度輪替的時候,當年學運出身的男友好奇地問我,當他以為要花一輩子奮鬥才會成功的革命,竟然在他三十出頭就達成了,他心中有著無限的失落與茫然,然而像我這樣半路出家、莫名闖入NGO的人,反倒是沒有他這樣的茫然與困惑,究竟這是怎麼回事?

當年的男友、後來是我的先生,所幸他英年早逝,來不及看見他以為成功的革命,其實也只是另一場墮落的開始;拜他早逝之賜,讓我有機緣近身接觸了所謂的政治核心,又再次回到了民間組織,並從此對政治更加不抱幻想。

青年參與台北反核遊行。Photo by chiang in 2012

參與公眾事務,需要經過一段探索期,只有真正觸動妳/你的,才會持之以恆。

我身邊的確有些喜歡轉寄郵件,或者熱中按讚的朋友,他們有時候還真的就只能透過做這些事,讓自己感覺心還活著、還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的熱情。

我還真的因為收到某些轉寄的郵件與訊息,進一步去做了某些社會參與。

要是,妳/你正好暫時只能透過網路參與,那麼就繼續再多交一些、像我這樣還是喜歡親自做點事的朋友吧!這樣的朋友一旦多了以後,說不定哪一天,也會想要自己做做看。

就像我當年,從不曾想過會離棄從16歲起就熱中參與的合唱團,從不知道這世上會有一條通往公眾之路,一旦走上之後,便再也不能復返……

Emma:「你不覺得大家都是一窩蜂的關注某社會議題事件,但只有三分鐘熱度又不了了之了嗎」?朋友見我一心一意想投入社會運動,老實且不客氣的評論,加上社群網絡媒體的便利性,大多數人都是透過網路來表示支持或反對某議題,根本無法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便恣意批評。

近年來隨著抗議花蓮七星潭建設渡假村、拯救白海豚、反台東美麗灣飯店,以及反核四議題,年輕人終於能有更深入的參與。台灣環境相關團體,如:主婦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各縣市在地的環境組織,不斷自發且自主性的舉辦各式講座、遊行和宣導活動,喚起民眾的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

但當自己親身投入其中,才知道事情真的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要面對大眾對於此議題的正、反看法,又要如何宣導和介紹,在議題熱潮告了一個段落後,民眾也隨之漸漸遺忘。研究所時期,我主動跟系上老師提350抗二氧化碳運動,當時由一群關注全球暖化的人士組成350團體,呼籲大家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老師很快同意將此運動納入課堂作業和成績,卻引起了少數同學的抗議,持反對意見的同學認為課後還要花費大量心力宣導和籌畫,太辛苦也看不見成果。此活動的目標是要號召學生排成350數字的樣貌,晚間大家若拿蠟燭來顯示數字,不是產生更多二氧化碳,豈不是與活動宗旨背道而馳嗎?最後這個活動到底跟她/他有什麼關係?

面對這些疑問,我當場語塞,老師不急不徐的說:「每個改變都是一點一滴匯聚而成,如果凡事可以快速下結論,那麼什麼事都做不成。」對於是否會本末倒置的作法,大家可以來討論替代方案,甚至發想怎麼做會更好?

我們開始到各班宣傳350運動,面臨不少挫敗。首先是學生根本不知道350運動是什麼?其次是短短十分鐘簡介要引起大家的興趣,考驗宣導者的功力,光靠熱誠只是事倍功半。最後是一丁點的人真的能創造什麼成果嗎?

在最後一天的活動日晚上,人群真的出現了,我們也鼓勵未能參與的大眾書寫心聲,在活動當天一一播放出來。老師也邀請了環境保護人士,為大家上一堂環境保衛課,那一幅美美的350數字夜空照,大家高舉蠟燭電燈的模樣,永遠印在我的心中。

我慶幸自己在學生時代,能親身參與不同的社會議題,儘管過程中遭遇民眾的質疑,但我學會要抽絲剝繭來了解議題的不同面向,進而去付諸行動。甘地曾說:「想要世界改變,我們必須成為那個改變。」當然,這一連串的改變絕對不輕鬆也不簡單,但也不能一昧的為反對而反對,花時間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顯得更加珍貴。

想知道二人更多的心靈對話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