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我們就三十歲了……

by V太太

三十歲生日的前夕,我回到了久別重逢的台北。見著一年多不見的同齡朋友,話題不免圍繞工作、置產、婚姻、與家庭,那些幾乎是一成不變(也幾乎陳腔濫調)的話題,不論再怎麼抗拒,來到自己身上時,依舊有著強勁的力道。這個年紀,要做的抉擇好像複雜了一點,不再是那麼非黑即白一翻兩瞪眼的選項,他們說,The world is your oyster(註一),我心裡想,欸,你確定嗎?

《三十而「儷」》劇照一
《三十而「儷」》劇照一

應景似的,來到女性影展看了電影《三十而「儷」》。電影以紀錄片的形式,跟著三位年紀三十上下的柏林女性走過三年生活,記錄她們在工作、親密關係、身體健康上遇到的迷惘、挫折與變動;追逐自我實現的女演員受困於經濟安全感,不想太早成家的女記者意外懷了孕,還不確定自己想不想生育的翻譯公司企劃發現自己的卵巢上長了腫瘤……(註二)

《三十而「儷」》是一部非常日常生活取向的電影,故事裡沒有英雌,只有凡人,沒有大破大立,只有小人物的小點滴(好啦,你要說那是小確幸也可以)。或許正是因為如此,身為觀眾的我得到了一些安慰,當那些自己心裡的小劇場被螢幕上的人說出來,坐在座位上的我時不時點頭如搗蒜,啊,正是如此,明明這樣的年輕,卻又這樣的來不及。

一個三十歲的女人想要追求甚麼?一個更正確的問法或許是,三十歲的女人「應該」追求甚麼?電影裡的主角之一說 :「我們可以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我們到底想要什麼呢?」然而真是如此嗎?當眾人告訴我,人生道路沒有標準答案,只需要「愛你所擇,擇你所愛」時候,自由思考與決定的可能(以及責任)如此鮮明地在我眼前,我卻無法克制地感到自由的虛假。我其實不能確定,我在追求的,究竟是我想追求的,還是在眾人眼中,我應該追求的?

渴望經濟安全感,卻又得如藝術家般地看淡錢財;想要不受束縛,但也害怕卵子比嬉皮精神更先死;恐懼有一天變得像自己的母親,然而莫名其妙地相信「母親」是一種高度同質的身分。事實上,世界從來不是我們的oyster,而如今連解放都成為一種任務。

《三十而「儷」》劇照二
《三十而「儷」》劇照二

電影總是在記錄時代。電影故事裡描述的反抗與順應,正好對應現實生活裡我的行動與資源。當電影演員描述著當代女性如何在不同的選擇中徘徊,身為觀眾的我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迷惘的女性如何利用各種資源(如電影)為自己開一扇窗。而坐在只有女性觀眾的放映廳裡,更是感受到一股姊妹情誼(sisterhood)般的連帶。

這樣的姊妹情誼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我們的日常所見所及,並不缺乏以男性為主角的敘事文本,不論是男性的奮鬥、失落、挫折或成功。而不論是在主流電影、新聞報導或甚至是鄰里八卦裡,女性的角色往往不是配角,就是個例外。

因此一年一度,我們來到這裡,看女人(以及其他的性/別弱勢)當主角。看女人的迷惘、女人的信仰、女人在時代裡的漂流與掙扎;在互相理解與支持以外,也容許自己短暫地逃離充滿壓迫的男性社會。只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在離開戲院回到陽光底下後,這樣的抵抗能不能持續?還是女性影展,也只能成為女性主義者生活中的小確幸?而我們又會不會因為掌握了一些些的資源,進而成為壓迫者?

如果女性影展(或是女性主義)可以成為一種聚集的力量,我們在同仇敵愾的時候也不應該忽視所謂「姊妹們」的異質性,不應該迴避女人(或其他性/別弱勢)在群體歸屬感下,彼此於政治現實、思考體系和資源上的落差。或許可以這麼說吧,別讓三十歲女人的迷惘成為一種流行,也別讓三十歲女人的解放成為一本暢銷書的書名。

註一:The world is your oyster,英文諺語,意為世界於你為囊中取物,可隨心所欲,操之在手。
註二:《三十而「儷」》影片介紹與預告

(感謝queerology授權刊載)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One Commen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