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玉/「女影三十」一瞥
by 梁紅玉
多年前,因採訪機緣接觸了「台灣女性影像學會」,在彼時台灣社會尚未進入「性別」平權、還在追求「兩性」平權的年代,學會基於「具女性視角、且讓女人參與影像創作」的初衷,籌畫了有別於男性觀點的議題性展覽,從最初的「女性影像藝術展」,再進入到戲院放映的「女性影展」;2012年更名為「台灣國際女性影展」(Women Make Waves Int’l Film Festival, Taiwan),至今已邁入第 30 個年頭了。
包羅萬象的題材
今年影展是以「時間的姿態」為標題,水流意象的主視覺,象徵著女性影像終將於「歷史洪流中不斷前行」。開幕片《大地母親》曾在日舞影展首映,新銳導演透過細膩觀察,描述了非裔單親母親在社會制度下的困境和掙扎;閉幕片《小嫉妒》亦於坎城影展大放異彩,全劇以中產階級白人女孩的視角,勾勒出小女孩與非裔保母間情同家人、卻又無法真正成為一家人的複雜心境。
而邁入第 10 年的「台灣競賽單元」,則從破百部的徵件中入圍了18 部作品,其中就包括陳潔瑤(金馬獎史上第一位獲最佳導演的台灣女性)的《哈勇家》以及有關移工、環保、親密關係等各類題材的劇情片和紀錄片。
至於「焦點影人單元」則跳脫過去「單一焦點」的傳統,首次將目光放在南韓、印度、墨西哥及英國等四個集社(皆為當地群體創作先驅)上,其中「育甘塔電影集社」更是印度第一個具社運色彩的女性主義電影集社,記錄了印度婦女動員、抗爭、爭取政治地位的過程。此外,「重返新時區:女性影展三十週年特別企劃」,不僅要對過往的影像進行爬梳,更納入了一些從未放映過、或舊片重製的影片,除有張艾嘉、楊家雲、邱妙津等影人的珍貴作品外,題材也觸及了#MeToo、性產業或樂生、都更等與社會正義有關的話題,本文將進一步談談特企中、兩部於「台北市廢娼」後(1997年提出、2001年生效)性工作者處境的紀錄短片。
從合法到非法
曾於 2006 年影展放映、2023 年再製重修的《老查某》,記錄性工作者白蘭於廢娼後,從青春正盛到半癱殞落的一段歲月,內容如簡介所述:「一名性工作者昏迷了。過去他的工作曾撫慰眾多人客的性苦悶,他的勞動支撐了貧窮的原生家庭,和一群煙花巷裡的流浪貓。廢娼之後、昏迷之前,白蘭遭遇了什麼事?日日春和義工們的陪伴,讓白蘭的故事不致湮滅在社會新聞一角,他們努力讓社會看見,合法公娼走入歷史後,小姐們艱辛求生的歷程。」是呀!白蘭有著怎樣的人生?13 歲被賣為雛妓、30 歲因一紙公文而失業,不想成為私娼的她,曾到工廠做工;也顧過檳榔攤,但幼年失學、且無一技之長,被迫轉業「從良」時自嘲:「我很善良呀!要從什麼良?」影片中,始終帶著善意微笑的一張臉,對比女議員咄咄逼人的質詢,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至於另一部《一代名妓-官秀琴》,則著墨於廢娼期間的抗爭之路,個性剛烈的官姐曾試圖衝進市府、亦接受外媒專訪,強調「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沒有性產業的,唯一的問題是合法經營、還是只能非法經營而已」,也就在抗爭之路遙遙、迫於生計的她開了私娼館,除不時要應付黑道、警察取締外,還借了不少高利貸,2006 年聽聞政府要加強掃蕩後,官姐外出失聯,再見時,已是一具冰冷的軀體。生前,面對鏡頭無所懼的官姐曾表示:「我不偷不搶、有什麼好丟臉的?比起那些人,我只是欠栽培而已。」
但也正是少數的「那些人」,決定了「這些欠栽培的人」該怎樣去生活,而女影的舉辦,適時讓「這些人」也能夠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當然,而立之年的女影不止於此,限於篇幅我們只能擇其一二 ,在此借用前策展人、目前擔任總監的羅珮嘉於受訪時回溯作結:「曾經 LGBTQ 的影片,在女影開賣時一票難求,然而近些年票房趨緩,或可視為性別平權在台灣已經有了些進展吧!我們,一起加油。」
(作者任職於廣播媒體多年,主跑藝文線。曾任性平專案主持人)
更多紅玉的驚豔經驗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