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玉/暮年,悅讀人生學校
by 梁紅玉
根據國發會的一項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於 2025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 5 個人當中就有一位65歲的「老人」,似乎宣告了某種天大的警訊,但事實上,我們身邊總不乏 7、80 歲仍生龍活虎的長者,這個「老」字究竟該如何被定義?說的含蓄一點,暮年雖然指晚年、黃昏的人生,卻只是一個大概的年齡數字,更何況《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關於變老這件事》書中即言明「變老,並不意味著衰敗,而是有更多成長的可能」,或讓我們對「暮年」這兩個字有不一樣的想法。
關於變老這件事
有關變老的這本書,是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於 2008 年創立的教育組織──「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的系列套書之一。為了幫助一般人「面對人生必經的關卡」,並將「生命哲學帶入日常」,目前遍佈全球十多個城市的這個機構,除廣設心理學、哲學、文學和藝術等人文課程、緩解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外;也透過出版傳遞一些新觀念、從而讓你我在生活裡自我踐行,比方如何享受孤獨、擁抱逆境,或接觸大自然讓感官變得更為敏銳,以及透過運動鍛鍊思考力等等,至於觸及老年的議題,則開宗明義地指出,人生沒有所謂「完美變老」的這件事。
好,既然「老」無所謂標準範本,那就不妨先破解一些迷思。書中除了反問我們「為什麼如此在意變老」?更透過一些實例,說明老化的不足懼;也同時探究當前社會是怎樣綁架了我們的思維和想法,原來我們總習慣把「變老」當成負面訊息,如果經常抱持著「只剩半杯水」而非「還有半杯水」的心態,一定會忽視了「年齡增長」所擁有的資產,像是愛人、回饋社會的能力;或豐沛的人際關係、生命經驗,乃至於自我認識、覺察的種種可能。紅酒醇香的秘訣,往往跟時間脫不了關係,不是嗎?
閱讀《人生學校》
至於另一本,由爾雅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學校》,雖和「人生學校」互不隸屬,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林貴真從教職退休,其後近 30 年的時間致力於推廣閱讀,尤其是生活閱讀,除了認同其夫婿、爾雅創辦人隱地出版「文學類作品」的理念外,更經常引用「文學不能改變世界,但文學可以改變人,人,可以改變世界」的這句話,相信貼近人性與生活的書寫,可以傳遞善念,而挪用自人生學校的書名,則是集結了個人臉書上的圖文,再分別以幸福、萬卷、萬里、自強及薪傳等 5 個章節,來隱喻人生有如一部行進中的列車,未到終點前,沿途仍見繁花勝景。
想到超現實主義的畫家達利,曾說自己「並非是一個有靈感的人,但畫作卻能夠給人靈感」,文字予人的心靈悸動亦然。這本《人生學校》雖未在汗牛充棟的台灣書市熱銷,卻意外被人寄送到了馬來西亞,書中一篇篇生活裡體驗的短文,竟如漣漪般溫柔地擴散開來,且成為當地一個華人社團「正向生命教育中心」共修的題材,進而透過網路的連結傳播,看哪!一篇〈六感人生〉的文章,除觸動大伙兒從日常生活裡的感覺、感動,聊到個人私密的感觸、感情,更開啟了彼此在工作當中的感受和感應;而另一篇〈欣賞〉,亦促使一位個性挑剔的人,學習去欣賞他人的長處。
《人生學校》一書的作者,於受訪時低調地表示:「呀!都活到這把年紀了,還能夠被人利用,真的很開心哪!」或許,屬於她的暮年已別無他求,就只是開心悅讀人生這個大學校而已,那,我們呢?
(作者任職於廣播媒體多年,主跑藝文線。曾任性平專案主持人)
更多紅玉的驚豔經驗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