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玉/試問人生舞台誰「英雄」?

by 梁紅玉

提到「英雄」兩字,我們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形象?維基百科作了簡單定義,指的是「品格優秀、做出超越常人事蹟,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的人;進而延伸出有所謂「帶著些缺點的英雄」形貌,如悲劇英雄、無名英雄或「不以成敗論英雄」等非典型的人格論述。

2023台灣戲曲藝術節活動海報。取自官網

今年 4 月初啟動的「台灣戲曲藝術節」,即以「英雄.超時空」為主題,策畫出 12 檔「傳統與跨界並陳」的精彩創作,其中包括了秀琴歌劇團以女性視角重新詮釋傳統的《鳳凰變》;一心戲劇團《狩瘟殘書》裡質問後疫情時代的人性良知,或國光劇團串聯起多段經典戲碼,叩問《誰是英雄?》以及台灣豫劇團充滿江湖奇幻風格的《鏢客》等等,除回望古今中外戲曲舞台上的英雄人物外;也探討英雄的當代性。本文先就藝術節當中的最後壓軸,由「EX-亞洲劇團」所帶來的跨國製作《कर्ण迦爾納》說起。

《鳳凰變》傳統戲曲海報。取自官網

印度史詩裡的探問

迦爾納,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中耐人尋味的一位人物,他有著「摩西的身世、擁有如荊軻般的義氣,也具備了奧德賽的狡猾、阿基里斯的勇武,同時更承受著普羅米修斯的試煉」。劇情即說明迦爾納原是昆蒂公主和太陽神的私生子,自幼雖被貧賤的車伕收養,但與生俱來的過人勇氣與黃金鎧甲護體的能力,卻讓他難掩光芒,並受到俱盧族領袖的冊封,就在一次爭奪王位的部族戰役中,他遭遇了俱盧族敵對陣營–般度族的弓箭手阿周那,不料阿周那竟是他同母異父的兄弟,而阿周那之父為保全自己的兒子,假扮僧人騙取迦爾納的護體鎧甲,迦爾納雖洞悉這一切陰謀,但為了顧全大局,寧願犧牲自己,故事最後描寫死後的迦爾納升天、與太陽神合而為一。至於人世間的犧牲、甚至挫敗,能否成就來世的神聖?或正是印度哲學裡的重要命題,但向來期待以劇場淨化人性的「EX-亞洲劇團」,除以《迦爾納》回應藝術節的「英雄」主題,也藉此探問了人生的價值。


(《狩瘟殘書》戲劇影音作品)

《藏畫》裡的身影

而接下來分享的這個作品,是由「飛人集社劇團」以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事蹟為本的《藏畫》,雖和「台灣戲曲藝術節」無關,但我以為主角卻同樣具備了「英雄」的膽識和作為。陳澄波先生是 228 事件受難者之一,其亡故後,妻子張捷女士強忍悲痛,於當時肅殺的氛圍下,央人為丈夫的遺體拍照、且避免畫作淪為政治犧牲品,更公開燒燬畫框以自清,但將拆下的畫作偷偷藏於家中,直到晚年才對外公開,今天有幸看到陳先生的原作、奠定其在臺灣畫壇的地位,張捷實功不可沒。

近年更隨著史料的逐漸浮現,發現陳澄波遺體照的一隅,隱身著一位扛著床板的女子;那正是一肩扛起所有重擔的「未亡人」,編劇施如芳因此歷時十年,前後寫就了三個版本,除彰顯「藏畫」本身的意義,更想讓觀眾看到「藏於畫後女人」的勇敢和不凡。全劇就藉由人偶互動,輔以虛實光影,伴隨著攝影師、畫家和妻子、女兒間的生活日常,溫柔且詩意地訴說了一段極其內歛的「非英雄」故事。

《鏢客》戲劇活動海報。取自官網

無名英雄在你我間

相較於劇場裡多樣的「英雄」形象,長年「堅持新聞專業」的資深媒體人殷允芃女士,當年有感於社會瀰漫著一種「莫可名狀的無力感」,曾出版過一本《等待英雄》(1987,天下雜誌出版),以記者的冷靜筆法,描寫那些願為「公眾利益而冒險」的人民公僕,如宜蘭縣長陳定南、台銀的王光生等人;同時相信「無名英雄在你我間」,更爬梳了一些隱身於市井巷弄,認真做事的小人物身影。

也就在今年「台灣戲曲藝術節」試問「人生舞台誰英雄」的同時,位於高雄左營的台灣豫劇團,則是透過一群「鏢客」來彰顯這個主題,認為英雄「並非得要武功高強」,而是「在某一個時間點上,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挺身而出之人」;也藉此象徵在台灣走過七十年的「台灣豫劇團」,如鏢客般正默默地守護著「寶物」;一個逐漸式微的劇種。

誠然,舞台上「典型已成宿昔」,但舞台下,喜見不同的英雄行徑。

(作者任職於廣播媒體多年,主跑藝文線。曾任性平專案主持人)

更多紅玉的驚豔經驗在這裡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