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別觀點分析台灣醫護工作為何重要

by 張晉芬

每個人在清醒時刻,多數時間都是在勞動,身體的、心智的、情緒的、精神上的等等。不論階級或僱用身分,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下,工作賺錢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成為生活。

推動同值同酬並非要降低男性為主導職業的薪資水準,而是要求女性主導職業的工作價值能獲得公正的評估和應有的補償。Photo by Amir Arabshahi on Unsplash

工作的需求優先,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再分配給家人與個人。受僱階級無法自主支配勞動的運用,必須配合組織的要求與規範,以及雇主和管理階層的要求與偏好。從事生產性勞動是為了維持再生產所需,再生產勞動則是為了維持一個可持續從事生產的身體。待遇和代價其實是一體的。本書的撰寫動機即是試圖證明勞動付出與待遇之間的關係。

性別與階級權力結構,易造成護理人員成為性騷擾與暴力侵害對象

有很多原因可解釋為何護理人員與醫師值得而且需要更多的研究。在以女性為主的職業中,護理算是勞動條件較好的工作之一。然而身為受僱者,如同一般的勞工階級,護理人員受到醫院的剝削及管理階層的威嚇、被要求過度的情緒與身體勞動、獲得的待遇未與勞動付出等值。醫療環境中的性別與階級權力結構,也造成護理人員有較高機率成為職場性騷擾與暴力侵害的對象。被標籤化為符合女性特質的護理工作,勞動的價值受到貶抑。雖然女性仍為護理這項職業的主要勞動力來源,不論性別、性傾向、種族、族群、或是國籍差異的護理人員都面臨相似的勞動處境。近年來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及壓力過大,擁有高社會聲望、高收入前景的住院醫師,也自稱為在從事血汗勞動,要求被納入《勞動基準法》,一部只是提供受僱勞工基本勞動權益的法律。醫護人員具有職業/階級與性別的差異,是研究生產性勞動與再生產勞動之間關係的適當研究對象。

醫護人員勞動待遇和代價之間的矛盾,具有明顯的職業與性別差異

《勞動待遇與代價》一書共分成六章。第一章說明研究議題與理論架構。第二章交代研究方法、資料來源與描述統計。第三章到第五章呈現多變項分析的結果,主要探討的議題分別是工作收入、工作對家庭衝突及個人健康。這些議題看似各自獨立的研究,但我試圖呈現的不只是待遇和代價本身的分析結果,而是藉由這些議題串起生產與再生產勞動之間無法分割的關係。最後一章(第六章)則是總結研究發現與貢獻,及可能的研究限制。

根據對於三間中大型醫院、四千多位護理人員與醫師的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本書主要研究發現包括,醫護人員獲得了比其他同性別勞工平均收入更高的待遇,付出的代價是工作對家庭衝突和身心的不健康。醫護人員勞動待遇和代價之間的矛盾,具有明顯的職業與性別差異:職業的差異出現在收入和健康,而性別間的差異除了健康和收入,女醫師和護理人員還面臨比男醫師更嚴重的工作對家庭衝突。此外,護理人員受到的職場暴力和霸凌經驗、情緒勞動的要求和過勞感都高於醫師;醫師待遇高,卻面臨長工時和工作過度投入的勞動狀態。

護理究竟屬於一種技藝或知識,護理學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相對於現代的醫師毋需自我證明就被視為專業人士,國內女性主義學者如成令方、盧孳艷等曾論述護理的專業性,指出護理知識的發展不僅是實務和技術訓練,也具有理論及專業知識發展的歷史。她們從性別觀點檢視女性醫護人員的處境,包括早期女性學醫的限制,選科的性別歧視,進入職場後面對家庭與工作的衝突,以及醫院內科技化、標準化下護理人員身體和情緒勞動負荷的增加。我們需要更多相關的論述和實證研究成果,呈現醫護工作者的處境,並且強化護理工作的知識性以提升護理的專業度的認可。

推動同值同酬並非要降低男性為主導職業的薪資水準

雖然台灣婦運的成果似乎頗為顯著,多項指標顯示法律、工作、政治、教育和健康等領域的改革,但仍有許多議題停留在倡議階段而缺乏實踐進度,例如同值同酬。即使《性別工作平等法》中揭櫫價值相同的職務應給予相同工資(第10 條),但立法將近 20 年來,官方仍無具體實施辦法或細則出現。歐盟國家的經驗顯示,由於各國法律制度不同、工作同值的概念化和操作化也受到國內因素的影響,實行效果難以一致。這確實是不易立即達到目標的政策,但仍有一些起步的作法。

推動同值同酬並非要降低男性為主導職業的薪資水準,而是要求女性主導職業的工作價值能獲得公正的評估和應有的補償。如今醫院奉行新管理主義,管控人事成本是優先的政策,院方顯然不可能主動提高薪資或增加人力,以解決醫護人員疲勞和工作過度投入的狀況。因此,女性勞動條件的改善仍有待國家與社運團體繼續努力。本書的分析結果顯示女性醫師和護理人員的健康不良、工作與家庭角色的衝突,顯著高於男性醫師。如果能夠提高薪資補償,或者讓工作安排有彈性且保有原來收入,均為肯定女性醫護人員生產與再生產勞動價值的方式。

從2020 開始,直到2022 年 COVID-19 疫情盛行期間,基層護理人員除了承擔確診病患照護工作,也是醫療院所服務疫苗預約民眾及執行施打的主要人力。但在螢光幕前最常露臉、對防疫發出指引、評論疫情或享受外溢商業效果的幾乎都是男性醫師及官員。官僚及名人習於覆誦的「感謝第一線醫護人員防疫的辛勞」實為不可承受之輕。關於護理與醫師之間專業、聲望與勞動付出和待遇的差異,以女性為主導職業的工作價值偏低,護理人數眾多但集體行動力量卻相對薄弱等議題,都需要勞動者本身及工會團體的關心和行動。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