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核輻射中女性風險高

by 林雅惠

「過去的輻射對健康研究多以男性為研究對象,但現今已有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女性在輻射傷害的影響大於男性,因此建議我國應重新修正現訂相關標準,以保障婦女的安全。」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葉光芃醫師曾在「核能與女性健康」的演講中如是說。

幼童和孕婦是最容易受到輻射傷害的兩大危險群。Photo by novinite.com

葉醫師指出,2010年美國醫學雜誌報導,小眼症、小頭症、神經缺陷、全部畸形等疾病在車諾比核災後皆增加1.3─4倍不等,而女性罹患乳癌的相對風險亦增加約1.5倍;葉醫師也提到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所承受輻射傷害,等同於受到「體內暴露」。目前研究已知幼童和孕婦是最容易受到輻射傷害的兩大危險群,孕婦懷孕期間又以第一妊娠期(十週)影響最大。日本官方兒童神經期刊中,則推估因福島核災而受曝女嬰比一般正常女嬰罹患甲狀腺異常多出7%的風險。

核災導致的健康危害途徑除了體外暴露以外,體內暴露更是災後全球皆須面對的困境。民以食為天,台灣女性至今還是採買家中食材的主要角色。長久以來,主婦聯盟基金會(簡稱主婦聯盟)鼓勵民眾食用在地食材,但當核災來臨時,輻射食品卻會透過空氣、雨水、洋流、貿易等途徑造成跨國污染,連非災區國的食物也可能難倖免於外。而有害核種大多半衰期冗長,人體一旦攝入也容易隨著遺傳將輻射傷害持續到下一代。

重視輻射食品教育

知名的英國歷史學家G. M. Trevelyan曾說過:「歷史唯一的價值就是教育。」鑑往知來,因此主婦聯盟利用現有的國內外資料,針對進口食品、輻射防護等角度分別切入此議題,同時輔以影片、繪本與DIY等多種方式宣導輻射食品相關知識,並在教案中加入認識人體器官組成與不同核種所帶來的傷害,以降低「銫」從口入的傷害。。

但近日面對日本食品大舉進口來台,我們也發現國人普遍對於輻射食品知識的不足。在這兩年推行教案的過程裡,我們常遇到民眾反應「我不要買日本的食品就好了」。然而市面上進口食品的產地與成分多標示不明,日本早已充斥混合稀釋食品與甲地產乙地包裝的情況,且國內檢驗樣本數不多、程序鬆散,缺乏統責單位與標準,讓人十分擔憂。

根據2013年年底官方公布的日本輸入食品檢出微量輻射食品資料中可知,烏龍麵、薯條棒、脆皮冰棒、水產與茶等多項食品早已中標,但這些食物恐怕已被大家吃進肚,已經不是不買就可以安全的世界了。

另外我們也設置情境討論,像「若住家位於輻射污染區內,該如何選擇安全的食材降低家人食入輻射的傷害」?讓主婦們模擬處理與討論應對措施,想像食物挑選、烹調過程中該如何有效防護,降低涉入輻射食品的風險。

依據眾多國際現有研究皆可證實沒所謂的輻射安全標準,劑量再低都會對健康有影響,對女性與兒童危害猶深!但在政府尚未增修安全標準之前,我們不希望台灣必須像「希望之國」中的主人翁拿著輻射偵測儀在超市裡謹慎的挑選食材,教育是增進知識且能讓民眾採取正確行動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期盼能藉由持續收集到的歷史經驗與醫學研究為依據,持續宣導輻射食品的現況與危害。

(作者為主婦聯盟基金會祕書)

相關新聞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