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權益】看見同志孩子的真實生命

by 呂欣潔

2013年的台灣,風起雲湧的開始討論同志,原因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所推出的多元成家三法案-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多人家屬,引發各界正反辯論不斷。其中由鄭麗君委員所提的婚姻平權草案,進入立法院通過一讀之後,和尤美女委員所提的民法修正案合併審理,讓全台灣、甚至全亞洲的同志都開始盼望:台灣,會不會是第一個婚姻平權的亞洲國家?但也因此,引發了由保守基督教右派勢力邀請各界宗教領袖所組成的「守護家庭大聯盟(後更名為下一代幸福聯盟)」的強烈反對,且於11月30日在凱道舉行「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集會活動,引發正反兩方的激烈辯論(詳見 婚姻平權異見多 正反雙方街頭見)。

同志大遊行。Photo by chiang

這些反對論述中,最常出現的論述即為「同志是經由學習模仿而來的,所以我們不可以大量傳播同志相關訊息,以避免孩子因此成為同性戀」。甚至是在我們中央政府所製作的性別教育網站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大多數青少年在經歷這種似是而非的同性親密階段後,身心仍會繼續成長,於日後發展為異性戀者(來源自國民健康署性福e學園網站:案例分析一)。」這樣的說法不但否定同志青少年的真實感情經驗,且認為同性戀為似是而非的階段,更代表了台灣政府仍將同性戀視為「非正常」的「現象」(除非此網站同時也認為一些同性戀也會經過「異性密友期」,之後才慢慢發展成為同性戀),並且更忽略了校園中仍有雙性戀與跨性別學生的存在。

2013年的年度性別新聞,熱線完成了一部「櫃中十年」影片,呈現一位同志在青少年時期的校園霸凌經驗,以及與家人出櫃的感人故事,就是希望各界可以放下批判與評斷,試著去看見同志青少年的真實生命樣貌。當我們願意去認識一個「人」的生命,去相信人生而平等,而不急著去把各種標籤強加在她/他的身上之時,我們就可以看見每個人生在社會中的需求:擁有歸屬感、被愛、被家庭/朋友接納、社會連結與支持系統,這些需求並不「異於常人」,而是每個人生來就應該擁有的,且國家必須為人民努力保障之。

(櫃中十年影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製作)

然而,2013年因爭取多元成家而起的各方爭端,讓我們最驚訝的是,在台灣長期以來人權意識與性別教育雖已推動多年,各式的恐同、反同言論卻依然存在於台灣的大多數角落,甚至有教授公開在電視訪談當中提及:「同性性行為和兔唇、殘障一樣當然是不自然的,並且國家不該認可之。」

熱線長期以來服務同志社群、也進入校園推動同志教育,十幾年來看到無數的同志孩子對未來的絕望與恐懼,是台灣社會的這些想法告訴他/她們,他/她們不值得活下來;是這樣的社會告訴他/她們的父母,這個孩子不正常、沒有未來、會活在黑暗中;也是這個社會讓同志孩子及其親人漸行漸遠、難以團圓。

因此,藉由此支影片,熱線希望讓孩子和爸媽都知道,妳/你們不孤單,同志身份可以不是親子間的巨石,反而可以成為雙方靠近的橋梁,或許這個社會還充斥著這樣荒謬的恐同言論,但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讓愛更寬廣!

(作者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

相關新聞

2013年度性/別新聞回顧文章如下

@長照政策

@女性創業

@婚變女性

@通姦除刑事罪

@新移民女性處境

@身障女性處境

@男性困境

@同志權益

@人身安全

@校園記事

@女性健康

@慰安婦關懷

@青少女關懷

@要孩子不要核子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