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美的斷背山

by 巫緒樑

李安所拍攝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從上映到現在,囊括了大大小小影展各式獎項,可說獲獎無數;也有許多影評人/作家紛紛撰文討論該電影,光是國內網路上的討論串,不論同志非同志的討論板,加起來大概超過幾千篇。原本心裡是有些抗拒要寫《斷背山》這部電影,心想,都已經有這麼多文章討論了,大概也不缺我這一篇文章來說這部電影拍的怎樣,所以不管是我的個人討論板或者部落格都沒有出現《斷背山》的相關文章。

不過在網氏的邀請下,我還是決定從這部電影作為出發來討論這個電影所引發的一些爭論,還有一些異性戀朋友在看完這個電影問我的困惑來嘗試答覆。

一部電影可以引發這麼多討論,這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被注意。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斷背山》會引發這麼多的討論?我會認為,因為《斷背山》拍出了那些平凡裡的不美好,因為不美好所以真實,因為真實所以更加刺痛。

我以前總認為李安的電影說禮的味道太重,連臥虎藏龍都不忘把禮教拿出來規訓桀傲不拘的玉嬌龍。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更是,那個家橫生生地卡在所有人前面,每個人要逃卻又逃不走,逃走了的卻又走進了另一個家庭,到底我們逃走了沒?我以為李安是擁抱家庭價值的。可是李安後來在美國的幾部片子卻又一直挑戰傳統的家庭觀念,一直到這部片子他終於徹底「反動」成功。

我以為我進戲院,看到不管怎樣苦最後總是有個家在哪裡支撐你的同志片,至少喜宴就是如此,而且喜宴還有一個被馴服的快樂結局:飾演爸爸的郎雄默許他們兩個在一起,但請注意是退一步順勢地將兒子的伴拉進這個家庭體系裡。這樣的做法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人來說點也不稀奇,父母對於兒子在外的浪漫愛不見得能夠接納,擋不住了就暫時選擇接受,一切等進了這個家再說。

但是李安這次的《斷背山》可反得徹底,連自己反了(也有可能我以往誤讀了他的作品)。一般會看到許多同志片總是迫不及待地控訴社會如何不公地對待同志,這部片卻選擇把所有的平凡跟現實的痛處攤在大家的眼前;於是你看到兩個很遜的男主角,他們在片子裡真的很遜,遜到連謀生技能都很遜,以致於一窮三白,結婚了以後還是很遜,可是遜就會讓人覺得,啊!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因為你隨手在週遭一撈,你就會看到這樣的故事。這太平凡了,平凡到跟很多人的生活經驗貼近,越近就覺得這電影越真實,越真實就讓人感到害怕。

同志朋友看完大多心有戚戚焉的痛苦感,異性戀朋友很多則是嚇壞了,根本不知所措。因為李安在《斷背山》並沒有告訴大家「同性戀是好的」或「同性戀是不好的」,他都說了也都呈現了;所以每個人看到兩個男主角愛得這麼苦也跟著覺得好痛,看到恩尼斯跟他的女兒那種無力也覺得好痛,看到兩位配偶整個人的心更是揪在一起的那種痛。兩個人的悲劇當然有一定的渲染力,可是如果沒有其他人的痛苦糾纏,怎麼可能不說理就突顯出整個社會大架構底下的無力感?

很多人覺得恩尼斯幹麻不乾脆離開?可是他是很遜的窮白人(poor white),工作又做不好,整個家庭或個人的經濟壓力落在他肩上,他要逃到哪裡去,他又能逃到哪裡去?艾瑪(恩尼斯的太太)也是,如果可以,她當然想走,可是以他們的經濟狀況,光靠她一個人的薪水根本養不活她跟她兩個小孩。他們所處的階級根本無法讓他們自恐怖的惡性循環生活逃脫。想想電影《時時刻刻》好了,中間戰後的那段的故事時間跟斷背山的時間並不會相距太遠,可是蘿拉布朗卻選擇離家庭。為什麼她走得掉,艾瑪卻不行?因為兩個人分屬不同階級,擁有的社會資本也不同。旁人不可能這麼簡單地說:就離開啊。離開就什麼事情也沒有了。如果沒有被生活或社會環境卡死,誰不想離開呢?

如果你把鏡頭拉回台灣,其實類似的場景不斷地在上演。我接到過幾位同志配偶的電話,其中簡綠(化名)的故事大概最貼近斷背山裡頭的艾瑪。簡綠很不能夠諒解她先生當初為什麼要跟她結婚,「他自己好好去過不就好了?幹麻拖我下水!」我問她為什麼不考慮離婚,她說「怎麼離?孩子都生了。如果要離婚我一定要把孩子帶走,可是我一個人怎麼養得起,我只是在幫人家幫傭,那一點錢根本就沒有辦法讓我們生活?要走,根本就不可能嘛!」現實生活根本無法容忍我們耍帥。

選擇進入婚姻的同志朋友究竟是選擇?還是在強大社會壓力下被迫的單一選項?Paul快50歲,他是一個已婚男同志,有一個很可愛的女兒,每次講到女兒眼睛都會亮出驕傲跟喜悅的光芒。你問他為什麼要結婚,他說:「不可能不結啊!我是家裡的長子又是長孫,而且我家又是有點背景的大家族,我大學還沒畢業,相親就已經排過好幾次,怎麼可能不結婚。反抗幾次的結果,是我家裡直接幫我講好,然後說,都定好了,由不得你。我有選擇嗎?如果可以,我當然也不想結婚,可是沒由得我選。」Paul很無奈地說。

現實根本無法讓同志自由選擇。

現在年輕一輩的同志早就練就千百套關於不結婚的回答方式,可是就算是這樣還是依舊難逃結婚的龐大壓力。請注意,崇尚單身也是最近這幾年的事情,Paul二十年多前那個年代,說不想結婚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何況連現在社會對單身都還存有許多不友善,可以試想如果連異性戀朋友想要維持單身都這麼困難,更遑論同志朋友了。

我的一個好友被家裡逼急了,成天追著我問有沒有認識的女同志朋友也想要假結婚的?網路上更是三不五時就出現徵求假結婚的文章。另一個朋友的媽媽已經知道他是同志,他媽媽最後下了通牒說:「好,你不結婚可以,可是你要生一個小孩。」這個朋友簡直都快崩潰了,「生小孩?是要怎樣生?就算去假結婚也要夫妻有不孕症才能進行人工授精,更何況代理孕母在台灣根本就還沒開放。我媽根本是變相逼我結婚!」

所以可以看到,在每個同志選擇結婚,或考慮結婚,亦或承受家庭逼婚的壓力時,每個人背後都有不同的家庭狀況、社會處境,每個人都被各自的現實生活追著跑。因此,我們一方面替同志的配偶感到心痛,卻又無法嚴厲譴責走向婚姻的同志。

當然,在台灣的同志可能不會面臨恩尼斯或傑克那種可能會被仇恨同志的人打死的狀況,可是就像我一直說的,這是一個巨大社會結構的問題,這個問題並不是個人便可以解決的,如果整個社會傳宗接代的壓力還是存在,整體大社會的家庭文化沒有被扭轉,那勢必還是會出現無奈又令人心疼的故事。李安的《斷背山》沒有像其他同志片那麼赤裸裸地去挑戰社會結構,他用鏡頭下一個又一個心酸的故事告訴你,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現實生活,在巨大社會下的現實生活是不容易的且容易受傷的。同志唯美嗎?不,許多現實生活裡的同志與其親友非但不唯美,還往往弄得彼此滿身泥濘傷痕血汙。因為,這就是現實!

(作者為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歡迎至台灣婦女網路論壇參與討論)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