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 災難 性別不平等

by 吳心萍

2018年,#MeToo 運動方興未艾;在全球,討論熱度高的不只是身體自主權,還有氣溫,2018年是目前史上第4熱的年份(見 研究:2018史上第四熱)。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聯合國(UN)公布的數據顯示,因為氣候變遷而流離失所的人有80%為女性(見 氣候變遷也不公平 研究調查:女性受害比例高於男性)。即使沒有顛沛流離,氣候變遷也一樣衝擊女性,在孟加拉,因為氣候變遷造成水質鹽化,導致當地婦女流產比例增高(見 孟加拉婦女異常流產 竟與水位上升有關)。

主婦聯盟媽媽們年年上街頭反核。Photo by chiang

對女性造成威脅的除了氣候,還有社會結構,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口中,70%是女性和孩童[1];不對等的權力結構也是加深了女性的困境,即使在社經條件相對較高的台灣,莫拉克風災也吹出女性在災後面臨的種種問題:有婦女因為並非房屋的所有權人,而無法申請急難救助;甚至,還有因重建的房屋設計,是以男性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女性需要較高的隱蔽性,當時安置災民的軍營,甚至傳出幾起性騷擾及性侵害的事件[2]。

氣候變遷也凸顯出女性常被忽視在決策圈之外,即使女性在災後同樣扮演了重建的力量,但「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中37位委員中,僅有3位女性委員以縣市首長的身份參與[3]。

性別失衡的問題,不只是出現在台灣,其實可以說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簡稱MDGs)中,也將性別平等列入目標中,然而,其在2015回顧報告中,被評為最失敗的指標,就是性別平等與女性賦權這一項。報告裡指出,女性今日仍然面對各方面的不平等,除了工作及經濟收入的差異,也缺乏在公、私等場域的決策權。而且,女性也較男性更容易面對貧窮的困境,而更把女性推入困境的,還有就業市場,當四分之三的男性投入工作時,只有二分之一的女性有工作。就算是擁有同樣的學歷,女性的就業人口還是低於男性(見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2015, P.8)。

女性的力量很常被忽視,但,站出來改變的,也往往是女性。例如,開啟環境運動的先驅瑞秋卡森女士;帶動肯亞綠帶運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賽伊女士;而和我們一起翻轉台灣能源沉痾的,也是30年前一起在街頭上,喊出:「要孩子,不要核子」主婦聯盟的媽媽們。

氣候變遷造成災難頻仍,受害者首當其衝的是婦女和孩童。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女性被忽視的聲音

然而,女性在公眾議題上發聲,直至30年後的今日,仍被打壓,以2017年815大停電為例,主婦聯盟基金會的臉書遭受多日的洗版,當中留言不乏「女人不懂能源,回家相夫教子」的性別刻板印象留言,到針對女性的羞辱言詞,甚至還有性交貼圖等等,可以看見即使是在亞洲國家裡,已經相對較為性別平權的台灣,仍還留有男性主導話語權的父權文化。

即使在全球氣候、社會結構、政策、甚至網路的世界外,其實性別議題也存在你我的生活之中,在許多辦公室裡,可以用業績來衡量價值的職務,多由男性擔當,而女同事們即使在同樣的職等上,也常要負責在會議中端茶送水、有時還需要清理男同事們留在水槽、會議桌上的一堆杯盤。下班回到了家,先生小孩留在水槽裡的杯盤,一樣仍等著女人來清理。

男女在工作上的失衡,其實遠不只是女性的問題,而是所有人的損失,女性的就業問題,估計已造成全球經濟高達1.6兆美金損失。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則指出,估計需要100年的時間才能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差距。(見 性別差距!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竟要再等100年

雖然100年時間還很長!但代表我們正大步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透過你我的努力,肯定會讓女性的聲音茁壯成長! 期待在下個世紀,甚至下個世代前,我們不但能夠活在更性別平等、世代平等的世界裡,也能夠共同生活在不用受到氣候衝擊的環境中。

[1]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2019)《Renewable Energy: A Gender Perspective》(再生能源:性別視角)。

[2]瑪達拉・達努巴克(2010)〈從災難中看見性別:我的五個性別觀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1期。

[3] 王介言、瑪達拉・達努巴克、林津如(2010)〈災難中的性別困擾:八八風災週年的省思〉專題,《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1期。

(作者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經作者改寫自官網文章,原標題為〈沒關係嗎?性別平等 V.S 氣候變遷〉)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