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布姊妹》的心靈被單

by 簡偉斯

2000年底,藝術家吳瑪悧帶領婦女新知協會「玩布工作坊」的姊妹創作「心靈被單」,成為2001年現代美術館開館的裝置藝術作品之一。「玩布工作坊」的姊妹大都是已婚的中年主婦,她們的「玩布」不同於坊間沿襲日本拼布中規中矩的美學,多是利用布商過期不要的布來創作,可以不受任何形式拘束,自由與布玩耍。我應邀紀錄整個過程,紀錄片也成為裝置作品展出的一部分。配合裝置藝術的影片不同於一般的紀錄片,影片製作預算也非常微薄,但整個過程讓我經歷一次次內在心靈的翻攪,有一些刺痛感傷,也有更多的成長和感動。

前四堂課瑪悧請林方皓老師(編註:心理諮商師)帶領大家探索自我,希望大家思索自己的生命經驗,從中擷取創作心靈被單的靈感。有一次,四張大紙貼在鏡牆上,每個人輪流上去寫下自己最渴望獲得的東西,結果票數最高的居然分別是「愛」與「自信」。大家都感到驚訝,好像是陳腔濫調的名詞,卻是大家潛藏內心最為匱乏渴求的?

有個姊妹說:「我從前以為戀愛的時候才會需要愛,結了婚、生小孩,每天對先生小孩不斷付出,愛他們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需要愛。」另一個姊妹說:「雖然我那麼需要愛,但是我常不能確定,我是否值得被愛……」一個姊妹接著說:「我對自己的肯定好像都來自別人,別人肯定,我才會對自己肯定,我很想要自己也可以肯定自己。」有姊妹談到最希望獲得伴侶的肯定,但是經常被否定,也就麻痺了。方皓老師回應:「好像很多女性都是這樣,他不夠體貼,他沒有給我肯定,都是因為我哪裡哪裡沒做好,那個責任好像都在我的身上,有沒有想過,他不給我肯定,可能是他自己要負責?」許多姊妹異口同聲:「對啊!他自己要負責。」

被單創作分享的過程,有姊妹說,「剛開始想心靈被單時,我只想到我常在被單下哭泣……」。有姊妹製作被單的構想來自於渴望被擁抱,於是有人做成柔軟如羽翼的被單,有人在鑲有凌亂鐵絲和打結麻繩的被單兩旁,縫上一雙厚實柔軟的大手,她表示越來越沒辦法負荷複雜沉重的生活,很希望能擁抱大家,也希望大家擁抱她,給她溫暖。一位姊妹的被單竟是一個小女孩手捧著剛出爐的菠羅麵包,那是童年時期少有的幸福時光,也是對父親的懷念。一位姊妹用薄網縫成被單,裡面放入無數玫瑰花瓣,因為有些棉被是蓋不暖的,尤其是婚姻中出現了第三者。一位姊妹將自己一生的故事作成大富翁的形式,一格一格用布縫補拼貼的圖形,敘述著童年鄉下女孩求學過程的挫折,到父母婚姻異變的衝擊,到自己婚姻的賭注……一個布做成的大骰子擺在旁邊,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邊擲骰子,邊分享母親一生的故事。

一位每天都要煮三餐的姊妹,她的被單上是一個肚大頸窄的長型花瓶,包圍四片碎布勾成的鳳梨花,有一條細小的線伸出窄小的瓶口,吊掛著最後一片鳳梨花。那花瓶麻花的邊線是「籬笆」,這位姊妹靦腆地說,「表示家庭主婦被關在家裡……花瓶有個小口,孩子長大了,有一點呼吸的地方,瓶子裡的線代表慢慢走出來……」我心裡想:多麼卑微的渴望!可是為什麼走出來了還是掛著打結的鳳梨花呢?有人問。她笑笑說,「還是結,還是心有千千結,還是放心不下」。原來傳統的家庭主婦要走出來是多麼不容易啊!

最後姊妹們除了創作自己的被單之外,也在吳瑪悧的構想下共同縫製了一個巨大的紅色絨毛的愛心床,上面覆蓋的心型被單是可以打開的羽翼,象徵自由飛翔與溫暖擁抱。心靈被單創作過程的紀錄片則同時投影在側面牆上,那是愛心床背後點滴的小故事。

每一位平凡女人的背後,都有令人動容的故事,透過創作,則是讓這些小故事晶瑩閃爍。我從來沒有拍一部片子,站在攝影機後面掌鏡卻覺得焦慮不耐,真想把攝影機撇在一旁,強烈渴望跑到姊妹中間,和大家一起分享心情、一起創作,一起哭泣擁抱。姊妹們的心靈被單,每一個圖案,每一個拼貼,都是生命的軌跡,有些人們或許能夠了解,許多隱藏在一針一線裡的心情、回憶、矛盾、掙扎,只有她們自己知道,那是自己內在心靈最神秘的符碼。我常常想,如果我也要做一條自己的心靈被單,那是一條什麼樣的被單呢?思索的過程,就像是拿著一面鏡子映照自己的人生,需要提起好大的勇氣啊!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台灣日報,作者為獨立影片工作者)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