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同志也不例外

by 浩翔

終於結婚了

算命的說我這輩子不會結婚,但在2019年5月24日,我終於和先生登記結婚了。曾經以為結婚從來都不是選項,而我則在當了14年的「朋友」之後,成為了對方的「配偶」。

不少人問我:「婚前婚後有什麼不同嗎?」這樣的問題對我而言,實在一言難盡。

浩翔與配偶結婚當天合影。浩翔提供

在法律層面上來說,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們,無論是「感情很好的朋友」,或是「長得很像兄弟的兩個人」,再也無法改變我們是各自的配偶,這件事實;而在現實層面上,婚後的生活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改變:我們會到常去的館子用餐,在假日睡到自然醒,偶爾吵架然後合好。期待每個明天,都能有對方的參與,而這些都慢慢地變成了「我們」。「我們」的日子裡,雖然沒有家人出席結婚登記的現場,也沒有婚照、婚宴和蜜月旅行,但至少還有彼此。

只是,除了彼此之外,現實會把我們推到更遠的問題。畢竟,「我們」的生活裡,並非真空的兩人世界,而在華人社會裡,家人和我們的聯繫又是如此密切。那麼,「我們要如何跟家人談及對方」?以及「我們和各自的家人又會是什麼樣的關係」?或是「我們會希望和各自的家人擁有什麼樣的關係」?也都該好好想想。

這麼說來,結婚還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就算是同志也不例外。

婚前婚後,還真的有些不同了。

浩翔夫夫的家居生活。浩翔提供

沒有「我們」的年夜飯

「我認真想過今年,要不要去你家,或是你來我家。」先生在婚後的第一個農曆年前這麼說道。我說,這得再想想。
儘管老天送了我們「結婚」這個禮物,卻沒有人告訴我們,結婚了以後,又該怎麼和家人相處。妹妹和妹夫結婚時,雙方家長和親友都出席了婚宴,整個世界都對此習以為常;就算婚後,妹妹想回家,也能和妹夫隨時造訪,甚至妹夫還開始喚我父母作「爸、媽」。我先生則依舊叫我父母作「叔叔、阿姨」,就連我們想一起回老家,母親還特地叮囑我們最好是夜晚拜訪,那時候較不易遇到親戚或鄰居。

「還是各自回家吧……」我說。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只是,我不知道,我們得等多久。

於是,第一個農曆過年,我們在各自的家裡圍爐,用手機關心彼此的動態,然後度過了沒有「我們」的年夜飯。

先生在他家貼春聯、在他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吃老媽最拿手的炸年糕;我在我家擦窗戶、我在我家陪父母聊天看電視、我在我家聽燃放的炮竹聲。「新年快樂!」我們在Line訊息裡,收到彼此的新年問候。

浩翔期待,能以配偶的身分,在彼此老家一起過年。Photo by Red Morley Hewitt on Unsplash

「我們」以及……

年後不久,我們回到台北,在熟悉的小館,一起吃了新年裡的第一頓飯。我們談了過年裡那幾天發生了哪些事,那段沒有對方參與的日子,留給彼此用想像去填補。

然後,日子又回到了「我們」,遠離各自老家生活的我們,只能透過電話聯繫遠方家人的我們。
數日後,我接到母親的電話。「他生肖屬什麼啊?」母親問道,我告知先生的生肖和生辰。母親說要為我們點燈,兩個人一起。

過去,我們被視為是分開的個體,而我們也只是各自的「朋友」。然而,今年卻是第一次,我和先生,被一併惦記著。「我們」的名字謄在光明燈上,在溫暖的燈火裡,被家人一同暗自祝福著。雖然和妹妹與妹夫的「待遇」比起來,依舊有段差距,但卻是好的改變。

儘管有時候,我仍會抱怨生命裡歧出的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有時候,又覺得沒有這些挫折和痛苦,也不會讓我長出堅毅與勇氣。有時候,我們的確會急於瞭解命運;但有時候,命運或許也有改變的可能。就像結婚,以及「我們」與家人的關係。

因此,我期待,我們能被家人自在地談論;我期待,我們都能以配偶的身分,在先生或我的老家,一起過年;而我也期待,「我們」能從兩個人,成為擁有彼此家人的「我們」,在往後的日子裡,豐富彼此的生活。

希望,這一切都不再是想像,而是真正的參與。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