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女結婚,誰家是婆家?
by 苗元紅
華人文化中,女性不會只有一個家。
當女性結婚後,以為就此之後有了「自己的家」,但殊不知,社會立刻爽快贈送妳另外兩個家:娘家與婆家。而結婚的男性呢?社會賦予男性成為了一家之主,似乎結了婚的男性就真正的獨立了、擁有一個家。
而我,也跟一般人一樣想要屬於自己的家,於是2017年7月我們完成了同性伴侶註記,兩人歡欣著終於有一個自己的家,彼此分享對家的期待與未來規劃,討論著要如何開始跟親友說明自己已婚的狀態、如何向親友介紹伴侶的稱謂等等,接著,很快想到即將來臨的春節過年要怎麼過?兩個人可以自己過嗎?我們是兩個娘家還是兩個婆家?除夕在哪過?初二回哪個娘家?
各自有各自的心聲:
她說:「我已經離家10多年了,今年家人約我回家一起吃年夜飯,而這天我在意的家人都會齊聚一堂,我想趁這個機會帶妳一起回家跟大家認識。」
我說:「我媽離婚單親帶我們家三個女生,兩個妹妹都結婚後,都是我陪伴吃年夜飯,所以我覺得今年如果沒有回家陪我媽吃年夜飯,她可能會覺得被遺棄!」
於是,我們開始沙盤推演各種可能性,像是在堆疊魔術方塊一般,把春節分割成幾等份,怎麼分配是兩個人都可以平衡的。老實說,在討論過程中,我心裡非常地不安,無論除夕在她家還是在我家、無論安排地多麼公平,要我開口告訴家人我是「已婚人士」、「請重視我有一個家」,都讓人無比緊張與焦慮。我自問:「我在害怕甚麼?開口的困難是甚麼?焦慮的我可以怎麼穩定下來?」
- 開口前的準備:
1⃣兩人共同設定理想安排:因自己和伴侶同為當事人,擁有一個家需要一起經營與面對各樣挑戰,須認知春節過年每年都會經歷,找出雙方理想安排,才有立場與親友溝通,讓他人意識到「這個家有自己的立場」。
⭕經驗談:我們的立場是「兩個人=一個家的單位」,因此我們有自己的年夜飯、時間安排,但若兩方原生家庭邀請我們一起共度春節,我們願意安排前往。
2⃣創造與營造開口氛圍:首先,要相信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再來,找個獨處的安靜時刻,想像甚麼樣的環境下、時刻開口提起過年時間安排,是會讓自己「撐得住、好過的」。
⭕經驗談:我了解每個家人給我的安全感不同,我尤其無法承受媽媽總以愛之名、行要求我退讓之實,因此我決定一一擊破以尋找心理的支持力量,先從家中排行老么小妹先開始討論,接著大妹、外婆,最後才是媽媽。
- 對話的應變與安撫:
1⃣設定達得到的對話目標: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每個家庭都長得不同、每對伴侶的階段與需求也很獨特,因此評估三個家庭現況後,訂出「必勝」的對話目標,以創造第一次過年討論的成功經驗。
⭕經驗談:我們評估兩方原生家庭已接受同性伴侶的存在,也有好一陣子的相處,所以我們對話目標設定為:讓我在意的家人「聽見」我有自己的家。意思是,讓他們聽見我的需求,啟動與過往不同的文化框架思考即可,接受與祝福都是下一階段的事。
2⃣開啟話題拿到主權:開口第一句話很重要,可以決定接下來對話的走向,既然如此,為了能夠在對話中照顧自己(才可能對話),勢必要有個厲害的起始句,讓對話都可圍繞在自己提出的話題上。
⭕經驗談:我選擇用LINE訊息跟家人開啟話題,開頭:「有個重要的事跟你說,今年過年我們想慶祝成家,會安排兩人年夜飯喔!」接著,就等待家人回覆繼續對話。
3⃣「我」是重點:多數同志在與家人對話中,經常無法表達自己的需要,總是扮演關懷家人、我來付出的角色,其實也失去了讓家人認識自己的機會。順應著過年對家與團聚的重視,是讓家人認識「我(的家)」很棒的契機!方法很簡單,練習把所有話語的稱謂改成「我」,就能讓自己被看見。
⭕經驗談:舉例,我們決定初一回去跟大家一起聚餐,你們想法如何、我需要你的祝福和鼓勵、我感覺到很放鬆(開心、緊張、難過、生氣)。
其實,華人春節過年很多傳統習俗長久困擾著每個人,因此平權公投帶出的同性婚姻議題,除了讓大家看見多元外,更是幫助每一個人擁有突破傳統框架的機會。以我自身經驗則明顯感受到,因著我的同志身分,開始讓整個家族去留意世界上人有獨特性、思考習俗意義,開始有「意識」看待過去習以為常傳統。
最後,女女結婚,是娘家或婆家都不重要(也都可以),而是每個人若能照顧自己,才能安頓好一個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