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Search

  • 好文共賞
    • 休閒生活
    • 作家專欄
      • cookie天馬行空
      • Dutch最前線
      • Miss Y 海外觀察隨記
      • 台灣餅乾在蘭州
      • 大地女人
      • 天空之下,土地之上
      • 女.COM.女
      • 女巫Lunar如夢令
      • 女巫散記
      • 女神社企聯盟
      • 女農我儂
      • 小混加味散
      • 小混孕功散
      • 平權路上我們同行
      • 幸福,前一站
      • 性別眼觀天下
      • 我和陽剛少女的校園手記
      • 我的身分證我決定
      • 斜槓閱讀
      • 格林威治女人時間
      • 棉樂悅事在尼泊爾
      • 水晶光神殿
      • 穿越時空談禮俗與性別
      • 職場放大鏡
      • 能源是誰能
      • 艾瑪的異想世界
      • 觀看孩子的窗外世界
      • 辣妹的鏡子
      • 邊境‧真相
      • 飄浪遊靈
    • 偽偽夫人信箱
    • 前瞻與評析
      • 新聞前線
      • 時事評析
    • 好康倒相報
    • 好站介紹
    • 故事思考
    • 法律QA
      • 啥是性騷擾
      • 民法QA
      • 職場女性QA
    • 焦點話題
      • 38婦女節
      • 人身安全
      • 修法論戰
      • 健康密招
      • 再生能源
      • 同志議題
      • 女人聯合國
      • 女性影展
      • 婚姻家庭
      • 年度性別新聞整理
      • 愛滋議題
      • 新移民記事
      • 查某人愛扮戲
      • 校園中的性別記事
      • 歡度年節
      • 母親節專題
      • 災後重建
      • 環境保護
      • 生命故事
      • 男性關懷
      • 社會福利
      • 糧食自主
      • 素誰生了網氏
      • 綠色旅行
      • 網路趴趴走
      • 習俗看性別
      • 職場面面觀
      • 親職教育
      • 跨性別
      • 身障者生活點滴
      • 身體自主
      • 長期照顧
      • 陰道獨白
      • 青少女大集合
      • 食品安全
    • 生命抒話
      • 女書‧書女
      • 心情筆記
      • 我的身體
      • 查某人的生活日記
    • 生活點子
    • 網路書坊
    • 網路資訊
    • 親子加油站
    • 讀者回應
  • 婦團新鮮事
  • 性別平權教育運動史
    • 1998-2000
      • 1998
        • 1998.03
        • 1998.04
        • 1998.05
        • 1998.06
        • 1998.07
        • 1998.08
        • 1998.10
        • 1998.11
        • 1998.12
      • 1999
        • 1999.01
        • 1999.02
        • 1999.03
        • 1999.04
        • 1999.05
        • 1999.06
        • 1999.07
        • 1999.08
        • 1999.09
        • 1999.11
        • 1999.12
      • 2000
        • 2000.03
        • 2000.04
        • 2000.05
        • 2000.06
        • 2000.07
        • 2000.08
        • 2000.09
        • 2000.10
        • 2000.11
        • 2000.12
    • 2001-2005
      • 2001
        • 2001.01
        • 2001.02
        • 2001.03
        • 2001.04
        • 2001.05
        • 2001.06
        • 2001.07
        • 2001.08
        • 2001.10
        • 2001.11
        • 2001.12
      • 2002
        • 2002.01
        • 2002.02
        • 2002.04
        • 2002.05
        • 2002.06
        • 2002.07
        • 2002.08
        • 2002.09
        • 2002.10
        • 2002.11
        • 2002.12
      • 2003
        • 2003.01
        • 2003.02
        • 2003.03
        • 2003.05
        • 2003.06
        • 2003.07
        • 2003.08
        • 2003.09
        • 2003.10
      • 2004
        • 2004.01
        • 2004.03
        • 2004.04
        • 2004.05
        • 2004.06
        • 2004.08
        • 2004.09
        • 2004.10
        • 2004.11
        • 2004.12
      • 2005
        • 2005.01
        • 2005.02
        • 2005.03
        • 2005.04
        • 2005.05
        • 2005.06
        • 2005.07
        • 2005.08
        • 2005.09
        • 2005.10
        • 2005.11
        • 2005.12
    • 2006-2010
      • 2006
        • 2006.01
        • 2006.02
        • 2006.03
        • 2006.04
        • 2006.05
        • 2006.06
        • 2006.07
        • 2006.08
        • 2006.09
        • 2006.10
        • 2006.11
        • 2006.12
      • 2007
        • 2007.01
        • 2007.02
        • 2007.03
        • 2007.05
        • 2007.06
        • 2007.07
        • 2007.08
        • 2007.09
        • 2007.10
        • 2007.12
      • 2008
        • 2008.01
        • 2008.02
        • 2008.03
        • 2008.04
        • 2008.05
        • 2008.06
        • 2008.07
        • 2008.09
        • 2008.12
      • 2009
        • 2009.02
        • 2009.03
        • 2009.04
        • 2009.05
        • 2009.06
        • 2009.07
        • 2009.09
        • 2009.10
        • 2009.11
        • 2009.12
      • 2010
        • 2010.01
        • 2010.02
        • 2010.03
        • 2010.04
        • 2010.05
        • 2010.06
        • 2010.07
        • 2010.08
        • 2010.09
        • 2010.10
        • 2010.11
    • 2011-2015
      • 2011
        • 2011.01
        • 2011.02
        • 2011.03
        • 2011.06
        • 2011.11
      • 2012
        • 2012.07
        • 2012.08
        • 2012.10
        • 2012.11
        • 2012.11
      • 2013
        • 2013.01
        • 2013.03
        • 2013.05
        • 2013.06
        • 2013.07
        • 2013.08
        • 2013.09
        • 2013.10
        • 2013.11
      • 2014
        • 2014.01
        • 2014.03
        • 2014.04
        • 2014.06
        • 2014.07
        • 2014.10
        • 2014.11
        • 2014.12
      • 2015
        • 2015.01
        • 2015.04
        • 2015.05
        • 2015.07
        • 2015.08
    • 2016-2020
      • 2016
        • 2016.04
        • 2016.06
        • 2016.09
        • 2016.12
      • 2017
        • 2017.01
        • 2017.05
        • 2017.06
        • 2017.07
        • 2017.08
        • 2017.11
        • 2017.12
      • 2018
        • 2018.01
        • 2018.02
        • 2018.03
        • 2018.04
        • 2018.06
        • 2018.07
        • 2018.08
        • 2018.09
        • 2018.11
        • 2018.12
      • 2019
        • 2019.01
  • 網讀/罔讀網路讀書會
    • 2014
      • 多元成家主題
      • 生命關懷主題
  • Subscribe
  • 關於網氏
  • 大事記
  • 幕後黑手
  • 投稿網氏
  • 聯絡我們
  • 訂閱或退訂
Browse: Home / 團圓,不一定是個圓

團圓,不一定是個圓

By admin on 2006/01/02

views

by 林淑芳

身處多元的社會,扮演多重的角色,幾乎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課題,我從未婚到已婚,從為人女到為人媳,角色倏忽轉換,讓十年前初為人媳的我產生極大的震撼,尤其是每當家人團圓時節,內心卻極為空虛。對我而言,家族文化的迥異與夫家傳統性別角色的要求,讓我的內心產生極大的牴觸與掙扎。

我成長於民主開明的家庭,父親與母親的管教方式如同當年盛行一時的《愛的進行式》劇中主角一般,因此從小就是同學們稱羨的對象,深深覺得自己是幸運與幸福的。結婚前夕,母親告訴我身為媳婦可能面臨的處境,我聽著聽著,對另組家庭充滿恐懼感,因為在娘家是「女兒」,在夫家是「媳婦」,這兩個角色不只是文字的轉變,還硬生生地要我在前一天晚上還可以偎在媽媽懷裡撒嬌長談,而隔天成為新娘之後就要付諸實踐。這其中不合邏輯的角色轉換,讓我當晚幾乎未能成眠,深怕自己無法扮演好「媳婦」的角色,丟盡父母親的臉。

夫家是個極為傳統的家庭,嚴守各項「家庭紀律」,而我之所以謔稱為是「紀律」,其實是社會傳統的性別角色期待之下的產物罷了。以一個小小的例子而言,因為小叔年紀比我大,我請他直呼我的名字即可,但婆婆面露不悅,堅持要求小叔尊稱我為大嫂,並表示「規矩」就是這樣,我心一震,在凝滯的空氣中,彷彿看見當年熱門港劇《楊門女將》中端坐大椅,拿著龍頭杖的佘賽花老太君,頓時全身肌肉緊繃。原來,母親的殷殷告誡是讓傻大姊型的我有心理準備,以便及早適應不同於原生家庭的生活。

婆婆在我還陶醉於新婚的喜悅時,就以自己為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成為一個媳婦要用「生為夫家人,死為夫家鬼」的態度與精神融入夫家,言下之意,婆婆是要我放棄與原生家庭的種種連結,但,濃密的親情豈是用一個結婚典禮就可劃清界線?

能夠體諒婆婆自年輕時即被灌輸「媳婦」應有的性別角色,在傳統觀念的壓力下,她全盤接受且內化成自己的存在價值,而我也是在幾次民俗節日的衝擊後,才逐漸學會如何跟公婆相處。

第一次在夫家過中秋節,在廚房準備晚上的烤肉食材時,耳邊不斷傳出電視廣告中「月圓人團圓」等動人心弦的廣告詞,內心激盪不已。首先,過去在娘家過中秋節,因以健康為訴求,從沒有烤肉的習慣;第二,「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媒體的大肆報導要返家團圓,我想,是返回誰的家?跟誰一道團圓?自己的父親母親是否依然在客廳裡泡著茶,跟弟弟閒話家常?一幕幕與家人團聚的畫面自眼前而過,想父母親,想掉淚,但這樣的想法隨即被自己壓抑下來,因為身為媳婦的我必須協助婆婆為家人張羅晚上烤肉的種種。

尚未接觸性別研究之前,各種媒體對幸福婚姻的深刻描寫,讓我對喜餅、禮服、婚宴等等充滿期待,在我與先生相戀之後就不斷在腦中建構,加上購屋在外,兩人同力築起的小窩讓我對婚後生活滿是憧憬,無奈事實重重把我打醒──「在短時間內需要變成另一個人,以扮演符合夫家要求的媳婦角色」,這對我而言是一大挑戰,所以婚後第一個以團圓為訴求的中秋節就讓我心頭酸酸的。

在原生家庭有整整二十八年的除夕與父母親共度,而婚後初次在夫家過除夕,是跟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而且叫做「團圓」,說不想念父母親是騙人的,表面上嘻嘻哈哈的說吉祥話,在廚房與餐廳之間忙進忙出,但內心卻有說不盡的思親之情,一湧而上的傷心讓自己淚眼涔涔,而婆婆卻在當下殷殷告誡,為了自己的父母好,記得要在大年初二才可以回娘家,免得給娘家人帶來厄運……。想著要熬到初二才能與父母親見面,除夕當晚即忍不住打電話給父母親,但一聽到他/她們的聲音,思念的情感卻只能化為幾句簡單的問候。這樣的內心掙扎,是不是第一次在夫家過年的媳婦都會碰到呢?

曾與同事聊起這件往事,想不到我並不孤獨,因為好多同事分享第一次在夫家過年,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到觸動自己百般思親的場景,但我們都選擇默默承受,因為我們會不斷自我調適:「適應了,就好了!」

那一年大年初二,先生陪著我回娘家,他表示有點兒緊張,頻頻問我可否吃過午餐後就回家,當時覺得自己真的很偉大,畢竟成為媳婦要緊張的事兒可多著,但我都逐項克服過來了。是我主動適應了?還是被規訓了?

結婚三年,有了孩子之後,我也慢慢適應在夫家過節團圓的習慣。當年,時序進入冬季,看見電視上熱滾滾的湯圓廣告,象徵著冬至佳節的逼近,又是一個團圓的日子。

那一年我已進入研究所就讀,冬至是週一,而因為週一所裡的課程直到晚上六點,所以跟先生帶著孩子提早於前一天回家團圓慶冬至,當晚的氣氛相當融洽,祖孫之情讓家庭氣氛顯得頗為溫馨。

週一冬至當天,因為研究所的課業繁重,只有先生帶著孩子回去跟老人家團聚,我則在簡單用過晚餐後,強打起疲憊的精神讀書做功課。不料,先生帶著孩子回家之後臉色不大對勁,我正想問清楚事由時,電話響起,是公公打電話到家裡「關心」我,還提醒我,普通假日團不團聚無所謂,但屆臨各大民俗節日別忘了要回家一起團圓……。責問的口氣讓我一時之間無言以對,掛上電話,先生沉默不語,而我逕自帶著孩子洗澡,噙不住的眼淚撲簌撲簌滾了下來,不斷反問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不是前一天剛回家嗎?為何一定要冬至當天的團聚才算團圓?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答案。

幾年前的記憶依然清晰,而我也逐年明瞭,公婆是非常在乎民俗節日,而且當天的「團圓」對他/她們來說才具意義,家庭成員缺一不可,不能以任何理由規避。

幾個與「團圓」有關的節日牽扯出我與夫家的相處有太多理不清的界線,這使我深切明白,一個女性與原生家庭的情感是不可能因為婚姻關係而被狠狠切斷的。

進入研究所,接受性別領域的學術洗禮,性別意識的萌芽,正是讓我可以在娘家與夫家的情感處理上遊刃有餘的關鍵。十年下來,公婆逐漸適應我不是他/她們眼裡標準、一百分的媳婦,卻是一個可以跟他/她們無話不說的談心對象。

告訴自己,在女性多重的角色扮演時空裡,來!喘息一下,畫個圓吧!

(作者任教於高雄市瑞祥國小)

(感謝女書文化慨允授權轉載。您若想進一步與其他網友討論此話題,歡迎至網讀/罔讀網路讀書會聊一聊)

Posted in 歡度年節 | Tagged 婚姻家庭, 習俗文化

« Previous Next »

2018婦女節 送給華文地區女性一句話

3月8日國際婦女節,是女性的,也是男性的。我們邀請朋友們參與2018國際婦女節「邀妳/你送給華文地區女性一句話」活動,凝聚出更有力量和意義的38婦女節,瀏覽朋友們的一句話,妳/你可以在個別朋友的一句話下留言回應,也歡迎妳/你在此相簿留下給華文地區女性的一句話。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2018 events
A Word for All Mandarin Speaking Women

慶祝網氏~出刊500期

熱門文章

  • 刑法通姦罪沒告訴妳/你的事 - views
  • 「我寧願她帶男朋友回家過夜」淺談荷蘭性教育 - views
  • 善用育嬰假與育嬰津貼,助妳/你大膽生 - views
  • 民法第1059條,子女姓氏條文Q&A - views
  • 兩小無猜性行為,刑法管制問題多 - views
  • 「我可以做什麼?」中高齡婦女的尋職歷程 - views
  • 認識育嬰假與育嬰津貼 - views
  • 走過友/情曖昧──我的雙性戀認同與情感關係 - views
  • 親愛的,請別對我說節哀順變的話 - views
  • 戰爭與和平──我的牙周病(上) - views

姊妹連結

  • 主婦聯盟合作社
  • 主婦聯盟基金會
  • 助人專業促進協會
  • 勵馨基金會
  •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 台北市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
  • 台北晚晴婦女協會
  •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
  •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
  • 台灣防暴聯盟
  • 婦女救援基金會
  • 婦女新知基金會
  • 婦女聯合網站
  •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 彭婉如基金會
  • 現代婦女基金會
  • 網讀網路讀書會
  • 賽珍珠基金會
  •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非營利網站

  • 科技濃湯
  • 身心障礙者服務網
  • 部落e樂園
  • 開拓文教基金會

管理維護

  • 登入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WordPress 台灣正體中文

Archives

最新回應

  • 關於孟加拉家庭廚房 在 孟加拉菜尾食記
  • 詢問連絡方式 在 孟加拉菜尾食記
  • 木川 在 你好,我是一位在反同勢力中長大的女同志

Copyright © 2019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樂倍達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支持.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Hyb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