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與雪巴族人

by 林沖

我第一次喝酥油茶,不在西藏,而是在尼泊爾聖母峰所在國家公園裡某段山路的雪巴人家。那是當我和那一家子稍微熟稔之後,這家的大哥怯生生地取來自用的熱水瓶,倒了一杯像奶茶顏色的茶給我,他說這是他們平常喝的茶,和尼泊爾甜甜的熱奶茶不一樣,不知道我喝不喝的慣。我試探的喝了口:「是鹹的!」還帶著濃濃的奶油香。這不會就是那傳聞中的酥油茶吧?我有些驚喜。

林沖提供
林沖提供

不知道是因為他們在雪山腳下的家鄉特別純淨,還是因為我聽聞過他們的虔誠與信仰,藏文化於我一直有著莫名的吸引力。這股力量淺淺淡淡的,讓我想往藏地旅行,卻也不至於在我得知進不了藏後感到失望。但我對藏族多半是眷戀又嚮往的,在我意外嚐到酥油茶後,像為了彌補不能進藏的遺憾般,不斷的在雪巴人身上找尋藏文化的痕跡。而藏人與雪巴人不是只有酥油茶這般相像。

帶著鹹味的奶茶,冠名Tibetan bread(藏式麵包)的雪巴小吃……還有名字和糌粑發音一模一樣的Zumba(穀物粉末加了奶油捏製而成),更別提行山一路上的五色風馬旗、刻著藏文的瑪尼石牆、轉經筒、藏式的佛塔寺廟……看得越多,我越把雪巴人當作藏人看待,為了因此能感到欣慰般,一再的確認他們的相似,或相同。

每次在山上遇到能通英文的雪巴人時,總忍不住問:「你們信的是藏傳佛教吧?」、「你們也說藏語嗎?」、「你們的祖先是藏族人嗎?」而他們總是靦腆的笑著並如我預期般作答。即便在尼泊爾生活的雪巴人和藏人已有許多不同,比如除老一輩外,年輕一代早已習慣說尼泊爾語。認識藏文的人也已不多,在飲食與生活上似乎更受尼泊爾和印度的主流娛樂影響,甚至他們的Zumba也不太是以青稞為主要原料。

與其說對這些差異不以為意,不如說是被我忽略了。這幾年頻繁拜訪尼泊爾山區,走得越遠,談得越深,才知道我在心裡一廂情願塑造的雪巴人形象,只是為了滿足我對山另一邊藏人的想像。將雪巴人套進我的知識框,從未細緻體會真實接觸到的雪巴文化,忘了他們自稱雪巴人而不是藏人,更願意說自己信仰Buddhism(佛教)而不是Tibetan Buddhism(藏傳佛教),即便他們的虔誠一如既往。而他們繼承傳統雪巴文化外,也深受尼泊爾主流文化影響,有一種不同於兩者的氣息與生活模式。就像如今的台灣人不會希望自己被當成是中國人一樣,雪巴人就是雪巴人,不是在尼泊爾的藏人。我以為他們會以繼承來自山另一邊的文化為榮,卻不想我的態度可能無形中傷了他們的民族驕傲。

當曾經我熱切地詢問他們時,他們的靦腆可能只是一種不自在的遲疑。他們從未反駁或生氣,性格的質樸與不好爭辯,回頭想想真讓我有些無地自容。我不知道山另一頭的藏人是否如此,但我所知道雪巴人是這樣。

「我在書上讀到我們的祖先從西藏翻山而來……」最近一次上山時,一個新認識的雪巴年輕人這樣跟我說。那段歷史於他已是不知隔了幾代的想像,於他重要或不再重要,都不是我所能預設或評價。

(林沖,目前為高山健行嚮導)

瀏覽更多林沖的故事與開版辭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