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同志成為伴侶照顧者】爭取默許的盡心照顧者小卓
by 莊蕙綺
挑戰性別框架,冷靜尋求認可
小卓身形高佻、裝扮中性帥氣,縱使媽媽常因為他穿男生鞋子而感到不悅,小卓仍堅持讓自己舒服自在的裝扮。滿30歲那年,小卓在大姊結婚的場合裡,二姊穿上美麗典雅的小禮服,從沒穿過西裝的他,選擇穿上英挺俊俏的西裝,透過在重要場合的服裝打扮展演身為女同志的 T 認同,挑戰著母親和親戚們的性別刻板框架。小卓累積自身的性別知識和同志資訊後,逐步向家人出櫃,不希望自己出櫃後,讓父母毫無資源的入櫃,也不願意讓媽媽難過、有罪惡感,小卓讓父母知道自己走的路雖然辛苦,但是他會過得很好、幸福,平常有機會便跟父母聊聊同志或性別議題,讓家人能夠慢慢理解與接受。小卓如此積極不畏挫折,常以行動爭取肯認的性格,也反映在跟小光媽媽的互動上。
小光的媽媽是酒商,在17歲時就生下小光,是獨力扶養女兒的單親媽媽,也是小光唯一的家人。由於小光跟媽媽的關係緊密又常有衝突,關於自己的同志身份,預設媽媽不可能接受,不願意跟媽媽因此有衝突,始終不願跟媽媽言明自己的同志身份。跟媽媽同住在一起的小光,有時候會讓小卓偷偷住在家裡,兩人得小心翼翼的不被媽媽發現。
小卓偷偷住在小光家裡的某一天晚上,媽媽回家發現了小卓,因而很生氣的跟小光吵架,責罵小光:「你為什麼總是要帶一些很像男生的女生回來!」也要求小光:「不要再跟這樣子的人在一起!」小卓在當下試著讓喝醉酒的小光媽媽冷靜,誠懇的表達沒有先知會就到他們家裡過夜的歉意。
「我就說,『你女兒沒有告訴你,我來你家這件事情,我感到很抱歉,我跟你道歉,如果你那麼生氣』,那時候是半夜,『我可以馬上離開』,她就calm down下來,問我說:『你是T嘛?』我就說:『你應該覺得我是吧?』他媽媽做酒商,都有這樣的朋友,我就跟他說,『對阿,我是』,他就說,『我不喜歡我女兒是,告訴你,我不希望』,我就說,『好好,他不是』,我心裡只是覺得他不是T阿,他就說,『你要跟我保證喔!如果他是的話,我會找人家砍你』,就是威脅我,不然就是死給你看,我就說,『好好好,我知道』,他就氣消了。」
雖然小光媽媽做為酒商,在工作場合認識同志朋友,但是當女兒可能身為同性戀時,身處於以異性戀中心運作的社會脈絡下,普遍父母不會認為自己孩子會是同志,也可能內化歧視同志的價值觀,不希望女兒是同性戀,強烈反對小光跟太中性的朋友走太近。
被小光媽媽發現的那一夜,小卓還是在小光家住下,但離開時沒有跟小光媽媽碰到面。直到一個月後,小光出了車禍住院,兩人才又在醫院相會,小光和小卓都不確定媽媽究竟記不記得那一晚激動的以死要脅,但是對小卓而言,照顧小光是能夠讓小光媽媽看見自己細心、用心對待小光的機會,而小光媽媽也在小卓的照顧過程裡,慢慢的認識小卓作為一個人的真實樣貌,而非僅是意識型態裡對同志的汙名偏見。
職場性別盲 打不開的櫃子
以異性戀為中心運作的社會結構,當一個人沒有出櫃,普遍會預設此人是異性戀者,尤其女女情慾在父權社會陽具中心的思維裡,常被去性化看待 。讓女同志縱使選擇出櫃,也不盡然會被認真看待,旁人依舊主觀地認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僅有男女二元的婚嫁視框,未將女同性戀者視為慾望的主體。
小卓本身在醫院工作,縱使氣質陽剛、裝扮中性,因為常被年長的醫生、主管關切「婚事」,索性直接出櫃說自己喜歡的是女生、跟女生交往。
「有遇過比較保守的說,『啊你真的不嫁喔?(閩南語)』,像值班護理長,跟她也夠熟,我就說:『你看哇安內甘有想麥嫁?(閩南語,你看我這樣子有想要嫁嗎?)』她說:『不一定啊!(閩南語)』我說『冇啊!挖尬意ㄟ系女生(閩南語,沒有啊!我喜歡的是女生)』」,她會嚇一跳說『真的還假的?!(閩南語)』,『真的!』,然後他們就不會再說話了。男生主治醫師的話,他們認為你就是比較中性,還是會認為你是個小姐,特別是如果有加臉書,你不斷的打卡,或者讓他知道你跟她關係很好,他也不一定覺得你是同志,他只是覺得你跟那個女的關係很好,不知道要多直白的文章,他才能理解,你不要再問我,『要不要嫁人』這件事了。」
小卓為了不再一直被關切什麼時候要結婚這件事,雖然索性出櫃,但是仍有性別盲的男性主管、同事難以理解女同性戀的存在,對他們而言,性別氣質陽剛中性的女生,終歸還是女生,在既存的異性戀思維裡,無法覺察有異性戀之外的性別多元族群存在。
小卓因為跟小光在同一家醫院工作,因此小卓的照顧場域跟職場重疊在一起,可以利用上班時間巡房的空檔或下班時間,直接在醫院照顧小光,但也因為常出現在小光病房,引起主治醫師(也是她們兩人的同事)好奇詢問兩人的關係。
「如果她(小光)的主治醫師來查房,看到我一直在那裡,就會覺得你們兩個這麼好嘛?你沒有辦法像一般人跟他說,『喔~我是他男朋友』,很難跟他開口,只能笑笑的說,『喔~對阿!我們兩個滿好的』,就只能這樣。」
面對難以看見同性戀的職場文化,並非直接或間接地打開櫃子,展現出同志身份,就能夠被理解性傾向的差異。張娟芬描述女同性戀在身為女性又是同性戀的多重壓迫下,身處的衣櫃裡頭還有層層疊疊的抽屜 ,在小卓所處的職場中,女同性戀身份議題正是面臨抽屜處境,打開女同性戀的抽屜,還面臨單身女性、結婚與否的問題,被性別盲的主管或同事再度關上櫃子的門。讓小卓在職場與照顧重疊的場域裡,為了保護兩人的關係,無法直白道出兩人的親密情感,僅能以姊妹情誼帶過,照顧關係不容易大方現身。
伴侶家人的肯定,是照顧裡支持的力量
小卓能夠擔負起照顧小光的責任,在於小光媽媽看見小卓的盡心照顧,雖然小光媽媽曾表達不希望自己女兒是同志,間接拒絕了小卓作為小光同性伴侶的身份,但是在原生家庭的照顧分工需求上,小卓乃獲得小光媽媽默許分工照顧的機會。小光於車禍當下送自家醫院急診的第一時間,就先聯繫小卓,因為小卓曾在急診部門工作,對急診流程較熟悉,便請他代為辦理住院手續。小光媽媽當天在外地工作,隔天才趕到醫院探望小光。
小光收治於腦神經外科,小卓則是其他外科的專科護理師,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主治醫師和專科護理師。但在小光住院期間,小卓總是推著藥車到病房幫忙換藥,找時間巡房關心小光的情況。小光的專科護理師是小卓的學姊,雖然跟小卓不熟,見小卓常到病房探視關心小光,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未加以干預或詢問兩人的關係,交由小卓負責為小光換藥。學姊的通融,讓小卓有機會在病房直接照顧小光,得以跟小光媽媽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讓小光媽媽看見小卓用心照顧的一面。
「要怎麼做到讓她家人認為,是真心的關心她,就要有很多的時間陪伴跟付出。要注意到很多,比方說她吃完,就要趕快抬起屁股幫她收垃圾,這些很細小的事情……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確認要跟這個人在一起,這種事情誰都不願意遇見,遇見了就要做得更完美,才能得到家人認可、放心。」
小卓在小光住院期間,常到病房仔細地幫小光換藥、照顧、買飯,並且協助小光媽媽跟肇事車主洽談理賠事宜。整個照顧及協商理賠的過程,小光媽媽逐漸信任小卓,慢慢對小卓釋出善意;午餐吃飯時,小光媽媽漸漸地開始會多買小卓的份,並且邀請他去病房一起用餐,如果小卓工作太忙,沒有空吃午餐,小光媽媽便留午餐要小卓有空時去吃。
「我覺得同志族群要得到家人的認同,一定要發生了某種、突發的狀況或是很糟糕的狀況,然後她看到你親力親為的照顧她的小孩,才會感受到其實就是,她的孩子受傷了,照顧她的人似乎沒有性別之分。」
小光只有媽媽一個家人,白天小光媽媽在病房照看,晚上得上班,無法照顧小光;讓小卓下班後,到病房輪流照顧小光。由於小光腳部有大片撕裂傷,難自行洗澡,小光出院回家休養,媽媽便同意讓小卓跟著他們回家一起住了兩個月,協助照顧工作、換藥、買飯,甚至幫小光洗澡。雖然小光的媽媽對同志存有負向偏見,小光也沒有向媽媽表明與小卓的伴侶關係,母親對於兩人關係的默許,使兩人的情感慾望在照顧過程中有了被允許偷渡的空間。小卓更是把握照顧機會,展現細心與能力,獲得小光媽媽的信任和對其能力的肯定,讓小卓認為是在照顧過程裡最好的支持力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