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恐懼:科技跟蹤騷擾】杜絕科技跟蹤騷擾,關鍵在資安管理
by 林嘉萍
「我不知道對方怎麼知道我的資訊」……
「我每天都很害怕,不知道對方會在哪裡出現」……
「我已經報警過,但警察說我沒有證據,所以也不能怎麼樣」……
這些話語,都是我們在服務被害者時,常常從被害民眾口中聽到的話。
跟蹤的議題,隨近年的社會新聞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現代婦女基金會(簡稱現代)於2014年針對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女學生進行調查,共1,134名受訪者,年齡15到24歲為主。統計顯示,超過半數(52.7%)的年輕女學生擔心遭遇跟蹤騷擾,主要擔心對方傷害自己或親友,生命安全恐遭威脅;其中有12.4%年輕女學生曾遭遇跟蹤騷擾,代表每8位年輕女性就有1位曾被跟蹤騷擾。跟騷者83.9%為男性,其中陌生人佔29.7%,前男女朋友25.8%與追求者23.9%。 顯示了跟蹤騷擾的受害群眾仍以女性居多,且跟騷方法從過去真實生活中的站崗與尾隨,逐漸轉移為「科技跟蹤」。
科技與網路跟蹤騷擾意指,利用間諜軟體或app監控所在位置或行動、侵入個人帳號、散佈被害人資訊、 在線上假冒他人名義po文等等。無論是近期社會新聞或是我們的服務經驗中,「跟蹤」的手法與樣態,皆由實體世界的實際接觸轉移到虛擬世界的全面掌控,進而造成被害人全面性的生活負面影響與心理創傷。
科技與網路跟蹤騷擾愈來愈普遍,年輕女性被害最大宗
有別於「直接監視」的跟蹤手法,「科技跟蹤」利用儀器設備、網路科技、衛星定位等方式騷擾或竊取被害者的資料。現代2014年的調查顯示,16-24歲遭跟蹤騷擾的女性學生當中,被跟蹤的型態以通訊騷擾為最多(77.3%),近兩成(19.9%)遭遇加害人利用網路科技、衛星定位跟蹤騷擾。本會2017年另一份跟蹤騷擾被害人調查,也顯示有近五成的被害人遭到科技跟蹤。
國外的數據也顯示出科技與網路跟蹤騷擾愈來愈普遍,年輕族群,尤其是女性,更是科技跟蹤被害的大宗。美國2016年網路騷擾與濫用的全國性電話普查研究發現(Data & Society and Center for Innovative Public Health Research, 2016),72%的15歳以上民眾上網時,都目擊過網路騷擾,其中更有將近一半(47%)本身就有遭受網路跟蹤的經驗。女性相較於男性(女性53%,男性40%)更容易遭受各種類型的網路跟蹤騷擾,而且可能因此造成嚴重的後果;在15至29歲的受訪年輕女性網路使用者中,有二成在網路上被跟蹤。
隨著科技發達,年輕人使用科技設備、社群網路的普及,加上網路環境阻礙少,跟蹤者可透過電信網路科技、衛星定位等進行騷擾與威脅,並隱匿個人資訊和行蹤,導致被害人無法確定遭到誰跟騷。2017年美國皮尤的調查數據顯示,約五成在網上受到騷擾的人不知道是誰在威脅或騷擾他們;約38%表示對方是陌生人,而26%的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2018年現代婦女基金會進行一份年輕學生的科技跟蹤線上調查中也顯示,加害人有15.2%是陌生人,更有30.8%的受害學生根本不知道對方是誰。
更值得注意的是,網路社群媒體扮演著最重要的影響因素:2016年同份皮尤研究指出大約66%的被騷擾者表示,這是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發生的,加害人還會利用email、網路論壇和線上遊戲網站進行科技跟騷。2018年本會的科技跟蹤線上調查,發現半數(50%)的跟蹤者是使用網路上得知被害學生的資訊,其中最常用的科技手法是透過社交軟體(64.4%)(跟騷前三大社交媒體,見 跟騷如鬼魅 受害者多年輕女性)。
網路加速了科技跟蹤的機會與便利,年輕族群正值樂於社交與好奇探索的階段,若疏於留意個人資訊管理,遭有心人利用,恐危及被害人的生命安全。
因應關鍵在資安管理
「科技跟蹤」的網路便利性、低成本、高連結度,造成此類犯罪出現頻率攀升。目前台灣遲遲尚未針對「跟騷」訂立專法與定義的情況下,加上對跟蹤騷擾議題的不熟悉,社會缺乏資源,「求助無門」是每個被害人的共同心聲。防治網絡專業人員無論是在防治或是被害人協助上,並沒有可以跟個案討論的架構以回應其需求與擬訂安全計畫。
而對於深受科技跟蹤騷擾的民眾,以下提供簡單的因應步驟:
- 第一時間更改社群帳號的隱私設定,關閉GPS與Wi-Fi自動連線。
- 告知身邊親朋好友,並請親友注意資安與蒐證。
- 定期更新3C作業軟體,檢查是否遭安裝監控軟體。
- 撥打性別暴力跟蹤騷擾諮詢專線02-7730-4495(疾疾散靈 速速救我)。
始於人性的科技進步,雖然為我們帶來了史無前例的便利,
(作者為現代婦女基金會研究發展部倡議專員)
☛延伸閱讀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