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願在肚皮上裝拉鍊!

by 黃淑德、江妙瑩

高剖腹產率再創台灣奇蹟

記得在一項「婦女健康政策研討會」中,剖腹產率成為主要討論的焦點,因為「剖腹產率」與「子宮切除術」是婦女承受不必要手術與醫療資源濫用之兩個重要指標。

根據衛生署公布的衛生統計,我國近五年的剖腹產率,始終維持在32~34%左右,相較於美國平均24%、西歐各國10~16%、日本7.7%、荷蘭的6.6%,我們這項世界第一透露出怎樣的訊息?在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各種措施以降低剖腹產率之際,探討這項與婦嬰健康息息相關的手術盛行成因,便成了一項嚴肅的課題。

剖腹產絕對安全、乾淨?

為嬰兒選擇良辰吉時出生、產婦怕痛、認為剖腹對嬰兒較安全、產程中無親人陪伴而害怕、擔心自然產會使陰道鬆弛等等,皆是產婦要求「選擇性剖腹產」的主因;而迷信醫學中心的醫院更促使婦產科醫師為安排「方便」接生時間(不用晚上接生,且不需待產)及減少醫療糾紛,而多建議產婦採取這種人為的分娩手術。

「第一胎剖腹產,永遠都得剖腹產」的落伍醫學觀念在台灣醫界仍蔚為主流信念,顯然違反鼓勵第二胎自然產的當今醫學潮流。

到底剖腹產是否較自然分娩來的安全?許多研究已指出:對媽媽而言,剖腹產死亡率比自然產高出2%~11%,其產後婦產科疾病是自然產的5~10倍,亦可能因感染導致日後不孕,及增加因手術時輸血而感染HIV等疾病的機率。

對嬰兒來說,剖腹產易使胎兒有呼吸困難及肺部疾病、手術導致的外傷,因麻醉易使胎兒缺氧等潛在健康威脅。這些事實與前述產婦對手術的認知差距使我們相信孕產婦有「未受到正確告知」有關剖腹產的健康風險,加上產程中不允許父親參與,使產婦獨自承受產程煎熬,以及產前衛教不足與傳統觀念(出生時辰、重男輕女等)都助長了產婦選擇剖腹產的決定。

回歸女人幫助女人的生命歷程

為什麼日本與荷蘭的剖腹產率能維持在10%以下?日本能,顯然不是亞洲人體型差異之故。分析之下,日本與荷蘭都是助產士制度健全的國家;以荷蘭為例,助產士參與四成以上的生產,其中有一半嬰兒是在家中分娩;而日本的助產士漸漸轉入診所及醫院執業,產科醫生只在異常分娩時介入協助,否則都由助產士擔任接生重任。

反觀我國,醫學科技掛帥,助產士式微,接生率急遽下降,加上教育制度與醫療法令處處扼制了助產士的生機,讓這種女人幫助女人、年長有經驗的女性協助初產婦、產婦,由產前檢查、生產、產後到產婦家照顧新生兒、協助坐月子及教導哺餵母乳技巧的傳統及專業服務式微沒落。

當各先進國家皆肯定助產士能減低醫療費及提升生育保健品質,進而協助提升其專業訓練與服務並納入主流醫療體系中,台灣的婦女卻被剝奪這樣的生育選擇,只能在打聽那個婦產科(男)醫師較出名之下,無奈地將生育當成一種醫療消費的選擇。

長久以來,婦女特有的健康問題多數慣由婦產科的男醫師主控,究竟該剖腹產或自然產?已淪為菜單式的選擇。決定該如何「治療」,應是我們女性自己來討論自己及女兒特有的身體狀況:從月經到性的認知,不孕到生產,停經乃至骨質疏鬆症的時候到了。

誰願在自己的肚皮上裝拉鍊?或許「知的權利」就從我們的相互討論開始吧!請連至台灣婦女網路論壇「身體與健康版」。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