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推行兒童閱讀運動—從美、英、日的經驗談起 英國經驗

by 林武憲

現在英國正全力推動新一波的知識革命,所以其教育目標以提升兒童的讀寫能力與數理程度為主,並注意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他們把1998年9月起 到1999年,定為全國閱讀年,全國各學校每天也增加1小時的讀寫課程。並投入相當可觀的經費與人力,做閱書的分級鑑定,注意家庭教育的配合,學校教學方 法的改進…等。

英國的小學上閱讀課的時候,老師會把學生們集合在閱讀角落區,利用前10分鐘,念一首詩歌、一篇文章或一則故事,並且利用聲音、臉部表情或肢體動作來 為小朋友讀書,念到緊要關頭的時候,就會加上「啊!」「轟!」「哎喲!」…等的聲音。接著會鼓勵小朋友一起唸,一起做動作,也常用問答的方式來增加孩子的 興趣,並且不時的指著書上的插圖問道:「這是什麼?」「這是誰?」「為什麼?」。有時候,老師會在念詩歌或故事的時候,忽然停下來,讓學生填入字句,這樣 一邊讀,一邊跟學生們分享書中的情境。念完後,還會鼓勵學生發表感想或表演。當表演結束已後,老師也會讚美、鼓勵:「寶貝,你演得真好!」「佳佳,你真聰明!」

英國的學校參考紐西蘭圖書分級法,把少兒讀物分成1到20級,每本書的封面都有級數的標籤。幼稚園到小學二年級的教室裡有1~12級的圖書。中高年級 的教室裡,有部分的10到20級的圖書及分類的讀物,如「自然類」、「詩歌類」、「發明與發現」等。平日學生可依自己的程度自由選書來讀。週五放學前,老 師會對三級程度的小朋友說:「小安,你從二、三、四級的書盒裡各選一本回家讀。」然後,老師會在「閱讀記錄簿」寫上書名,家長必須在記錄簿中記錄小孩在家 閱讀的情形,如:《玩具的假期》可以自己讀,《我拔了一顆樹》有五個字不會念…等。家長一定要在記錄上簽名。除了要學生填寫閱讀心得感想記錄外,老師也鼓 勵學生做口頭報告或以一問一答方式來表現閱讀的感想,高年級會讓學生選有興趣的主題查資料,做研究,寫報告,讓學生從收集、整理資料中學習。

英國有關閱讀教育的論文,有很多是對父母參與早期閱讀的探討。有個調查研究,針對72所學校而作,得知有一半以上的學校展開以家庭為基礎的閱讀活動, 也有近一半的學校,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閱讀計畫。研究者建議這些學校通過實例交流經驗,並進行革新。學校鼓勵親子共讀,由家人帶領朗讀,有時候父母和孩子 共同朗讀,有時候父母糾正行為方法,家長一定要聽取子女的朗讀練習並記錄,這都是學校教育向家庭的延伸。英國的小學生,沒有家庭作業,但每天都要讀課外 書,這是課內向課外延伸。有的學校要求家長每天必須督促子女閱讀1小時,並且要把閱讀內容重點記錄在「閱讀記錄簿」上,做為老師指導的參考。有的學校從小 學一年級就訓練學生上課隨時做筆記,而且,每個月會帶學生到社區圖書館去,指導學生如何利用,順便借書、還書,其實學校就有足夠的閱讀材料可以讓學生帶回 家。

在英國,很多學校會徵求義工幫助學生閱讀。有愛心媽媽、退休教師、高年級學生…等,有的修補書籍、有的講故事、有的協助低成就的學生、為孩子念書…等,方式很多。

(本文經作者同意,節錄自國家圖書館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