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推行兒童閱讀運動—從美、英、日的經驗談起 美國經驗

by 林武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世界各地的掃盲運動。主持的人認為:既然教育是一種投資,那麼,識字與否的標準,並不能看一個人是否上學而定,應該以有沒有 閱讀能力和能不能有效使用閱讀能力來衡量。《美國大百科全書》也提到,1980年代的美國社會中,大概有一千四百萬成年人,不能用任何一種語言有效的從事 閱讀寫作。這些人只能讀一些簡單的招牌、商標,而不能讀日報和普通書刊。

對於這些雖然識字,但沒有閱讀需要和閱讀習慣的人,人們習慣的稱他們為「潛在讀者」。這些潛在讀者難以適應生活和社會職業對他們的需要,而且又影響著 他們的子女不願或不能認真學習閱讀。這樣就形成社會上半文盲無知狀態的惡性循環。也因此,成人半文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美國政府瞭解這個問題的嚴重 性,開始推廣各種閱讀活動,為了吸引民眾參與,廣邀各界名人擔任代言人,包括:前總統夫人芭芭拉.布希,現在的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影星哈里遜.福 特,哥蒂.韓,比爾.柯思比,阿諾.史瓦辛格…等人都曾為類似活動拍攝宣導海報;並舉辦相關主題之海報和攝影比賽,也請卡通人物助陣,以兒童喜愛的卡通人 物印成小卡片。另外,還發行閱讀郵票、T恤、胸章、金幣和小手冊,舉辦「改變一生的25本書」票選活動,選定一天稱為「國際青少年讀書日」…等,用各種創 意來推動閱讀。美國總統柯林頓在就職典禮的演講中說過,他的施政重點要放在教育上,尤其是閱讀教育。他呼籲全(美)國的父母都應該念書給孩子聽,而且最好 能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走上閱讀的康莊大道,打好學習的基礎,以因應知識爆炸時代的來臨。

而在美國的小學裡,常常會有計畫的引導學生們認識作家。老師會在學期初列出幾位作家的名字,讓學生尋找並閱讀其作品,通常每位作家至少各5本書,並要 求學生在閱讀完後提出報告。如此一來,孩子們對作家的風格、寫作方式…等,大致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之後邀請作家來時,孩子們的興趣自然較高,除了會請 作家簽名、聽作家朗讀作品,也會提出各種較為深入的有關問題。多數的學童也表示,很高興能夠見到帶給他們閱讀喜悅的作家的真面貌。

(本文經作者同意,節錄自國家圖書館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