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裡、走進生活裡

by 林念慈

這天,我們悄悄離開那充滿人聲、觀光客、活躍市集、香料味撲鼻、空氣污染的加德滿都,進入那梯田裡、那山裡、那群山環繞、雲霧繚繞的小農場裡,這裡實踐著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理念與精神,我們與一群可愛的尼泊爾家人住在一起,有一頭母牛及一頭小牛、27隻放山雞、一隻偶爾出現且搗蛋的貓咪,在這座農場裡,種植了約320種的植物(從高大的樹木、果樹、花、藥草、蔬菜、榖物、到最矮小的牧草等),每天大家所吃的食物來自於農場裡的82種蔬菜、豆類及榖物。在這裡,我看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一座高高低低的食物森林、被自然滋養的人們與動物,大家順應著自然的原則,有著緊密的社群關係及深厚豐富的文化連結,在慶典裡、在節氣裡、在自然中著實的生活。

在尼泊爾翻山越嶺進行婦女使用布衛生棉心得調查。Photo by 盧有恆

幫種子曬太陽囉!

這幾天在種了約50顆高麗菜以及給牛吃的牧草後,農場主人說:「今日要來幫種子們曬太陽了!」可想而知這是農場一年一度的大事!因為這些珍貴的在地種子一年才出來曬一次太陽呢!另外還要負責將裝種子的玻璃罐清洗乾淨,重新上完標籤才算大功告成!種子保存是一年前由當地婦女團體發起的計畫,大多婦女團體成員皆為小農,希望能將此地世代流傳的珍貴種子做保存,因此在農場成立了種子銀行免費提供給當地婦女,同時農場也協助季節性蔬菜的育苗工作,用低廉的價格讓農婦可以種植!

種子們出來曬太陽,太陽的熱能可防潮及殺菌!Photo by 盧有恆

農場主人說,千萬不要小看這一丁點的種子,它的重要性就猶如人類的心臟。在以前,尼泊爾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在地作物種類非常豐富且多元,光是「米」這項作物約有近5000種品種,有特別適合旱作或特定疾病食用(如治療氣喘用的)等品種,演變至今居然僅剩約10種常見的稻米品種,那4990的在地原生稻米已經流失或很少見了,應此Hasera Organic Farm的種子銀行現今保留了約172種的各項作物品種(凡舉榖物、豆類、茶、香草類、蔬菜等),目前品種還在陸續增加中。農場也協助在地的農婦進行採種的訓練,教導婦女們如何選種,並定期將種子保存在種子銀行。當我看著沈睡種子,想像它們有一天會充滿能量的長大,滋養人類及大地,深深覺得這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你可曾思考你所吃的食物種子是從哪裡來的呢?掌握了種子,也就掌握了食物的源頭。

零浪費的生活

尼泊爾人的垃圾量真的很少,尤其是幾乎不用衛生紙這件事!當所有人的垃圾量都很少時,你就會開始發現及檢視自我製造的垃圾是否過多以及到底這些垃圾是從哪裡來的?當我在拜訪當地村民時,因為要丟垃圾,隨口詢問你們家的垃圾桶在哪?後來發現大多數的家庭裡是沒有「垃圾桶」,因為基本上傳統農村家庭生活並布不會製造垃圾,我們每日吃的食物來自於農場,果皮蛋殼等有機質將回歸到土地作為推肥使用;牛隻的食物來自農場自然摘種的各式樹木、牧草及榖物,如果有剩菜剩飯也可以作為牛的食物,早晨及傍晚農場女主人都會特別熬煮熱的榖物粥給牛兒喝,因此每日都有超級新鮮的牛奶喝,牛奶又可變化為優格、奶油等食材,健康的牛每日生產良好的糞便,這些糞便與有機質混合,又可產生高養分的推肥滋養大地,進而作用為肥沃的黑土,持續提供農園蔬菜養分,生長成營養、健康的蔬菜提供人們食用,
有一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 !

在地婦女用樹葉製作成的環保餐具(慶典使用)。Photo by 盧有恆

人們在吃了健康有能量的食物後,自然會快樂,身心健康!多麼美好的循環阿!在此生活的人們、動物、植物都在這循環中提供貢獻,而這貢獻最後也都回到每個生物上,生生不息、持續作用中!

翻山越嶺的婦女訪談旅程

在農場的生活,除了協助農作、學習之外、我們還做了些什麼呢?

我們有一個新任務,評估先前參與過布衛生棉手做工作坊的婦女,了解她們的布衛生棉使用心得回饋與建議。這些婦女們散布在村落間、山群間,到底要如何找到她們並讓大家侃侃而談害羞的月事話題,真是一大挑戰阿!帶著100份尼泊爾文的問卷列,我們展開一場為期七天,橫跨三個族群、與100個婦女的對話之旅!

穿上登山鞋、帶著簡單藥物、布衛生棉樣本、分享用的餅乾,與在地翻譯人員走入村落裡、帶著微笑挨家挨戶的詢問:Namaste(你好)!請問妳有參加過布衛生棉工作坊嗎?婦女們先是害羞的說:「阿,有阿!」接著邀請我們坐在手編的草蓆上、一邊曬大陽、一邊做問卷。

作者(右四)在達利村的商店前進行婦女訪談。Photo by 盧有恆

在訪談的過程有時會有其他婦女從旁經過、就隨口問問:「Namaste!你有用布衛生棉嗎?」婦女回:「有阿!」接著也加入了訪談的行列,大家就這樣一邊喝茶、聊天,從家裡的媽媽、女兒、媳婦,還有隔壁的太太們、孫女們等,一戶接著一戶,從最高階的婆羅門族、藏族到最低階的達利族,在山與山之間與婦女們展開對話與了解,我們發現不同種性的婦女生活習慣的確有很大的差異性與不同,相隔20分鐘路程的社區、生活習慣及飲食完全不一樣。

在學校前與訪談完的少女們合影。Photo by 盧有恆

在旅程的最後,我們與少女們在學校前方的山坡展開對話,少女們說從前在上學期間,當月經來時,她們使用舊的布墊,現在她們已經改用舒適的布衛生棉去上學了,聽到這裡,真是替這些可愛的尼泊爾女孩兒感到開心!

(作者以「喜瑪拉雅山腳下的棉棉傳奇:布衛生棉與她的希望故事」贏得第七屆Johnny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贊助,2012年秋冬之際,前往尼泊爾開創布衛生棉社會事業)

想了解更多念慈在尼泊爾的生活故事

觀看次數:

One Comment

  • sdconniechan

    好棒的體驗!
    簡單的文字, 但對我觸動很深!
    謝謝分享!
    祝你的”棉棉之路” 綿延不絕….. 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