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酷兒文化節的啟示

by 包子

墨爾本,到澳洲後所走過的第五個城市,也將是我回台前、度過剩下三個月的地方。抵達時,尚未確定是否就此待著,所以先找hostel落腳,殊不知,當時接近澳網公開賽的時間,一床難求,經過一番波折後,總算住進一間不錯的hostel。去看澳網會外賽時,意外在途中看見Midsumma Celebrating Queer Culture活動(見 Midsumma – Celebrating 25 Years ),難得可以參與這等盛事,反正沒有工作,走吧!

Midsumma Celebrating Queer Culture從1988年開始舉行,當初只是個小小的活動,展現同志藝術與文化,至今,已是維多利亞州最大的同志嘉年華。而今年,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頗具意義的25週年。整個活動從1月13日~2月3日,整整進行三週,分為perfoming arts(表演藝術)、visual arts(視覺藝術)、spoken word(說唱藝術)、film(電影)、music(音樂)、community & social(社群及社會)、sports(運動)和parties(派對)六大主題,除了第一天開幕嘉年華,其他都有參加所需的費用,可惜我是個窮苦潦倒的背包客,需要花錢的活動只能忍痛拒絕。不過,僅是參加開幕嘉年華,也是一個很棒的經驗!

當天一早,我與認識的兩個香港朋友一起到了會場─Birrarung Marr公園。澳洲是個同志友善度頗高的國家,但或許因為太高,反倒平日很少看見從打扮就認出來的同志,在台灣,我們所謂的T婆,在這裡似乎不那麼容易區分,就算頭上頂著個又酷又短的髮型,也無法確定他的自我認同是T。

到了會場,這大概是我到澳洲以來,見過最多同志聚集的時刻了!嘉年華是以園遊會形式舉行,約莫有40個攤位,皆為墨爾本或是維多利亞州內的同志相關團體,也包含大型企業,可以讓同志了解更多生活中須了解的事項,而這些企業則是來讓大家知道,他們支持理解同志,並且歡迎他們來工作。這些企業的態度,與台灣的企業是天壤之別,我似乎沒有在台灣的同志遊行中看過這些大公司的表態,不論是外商或是台商,對於這樣的敏感話題,是視若無睹的。

行經Birrarung Marr的Yarra 河河畔公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開幕當天的主題是Carnival(嘉年華會),搭了一個大舞台,舞台下臨時鋪上好大一片的草坪,歡迎大家呼朋引伴,帶著野餐盒及好酒,輕輕鬆鬆地一起享受表演及活動。我坐在草坪上,看著身邊這群可愛的人們,雖然都是同志,可是和台灣的同志有很明顯的不同:台灣的同志較批判,但他們很溫柔。我想,是因為民情不同吧。外國人身體界線本來就比較開放,朋友見面就先來個擁抱、親臉頰,狀似親密,加上同志被平等的對待,他們不需要像在台灣一樣,處處替自己殺出一條生路。他們是幸運的。

當台上一群不分雄雌的舞者盡情熱舞時,我的眼角撇到一個家庭:一個異性戀家庭,爸爸媽媽及兩個三五歲的孩子。這不是我第一個在活動中看見的家庭,同志家庭不必說,應該是特地來的,而異性戀家庭,畢竟舉辦的地方是個很大的公園,我無法確定他們是恰巧經過或是刻意前來。但這一個小家庭,我確定他們是特地來的。夫妻倆提著大大的野餐盒,牽著兩個孩子,開心地在舞台正前方找到個空位坐下。我看見他們與孩子不時耳語,或許孩子們問:「他們是男是女?為什麼要這樣打扮?」也或許他們什麼也沒有談,孩子根本不認為這些人有異於他們。我有些感動,無論他們談天內容是否提及同志,光是願意帶著孩子來參與,就已經是莫大的支持與認同。

我想起台灣的同志大遊行。遊行了這麼多年,願意支持甚至一同投入的人口雖逐漸上升,但整體來說,整個社會對於同志議題的氛圍,依舊是「不支持,不反對,不要惹到我就好」,而父母們,可以接受別人的孩子是同志,但自己的孩子……那就是另一個無解的問題了。快要邁入三十的我,身為一個雙性戀者,在已經是相對友善的工作環境及同儕間,出櫃仍是個必須考慮再三的難題,當我正思考著是否要生子,我期待台灣可以趕緊走到真正性別平等的時代,假設我的孩子是同志,作為一個人,我希望所有人可以給他應得的對待。

註:我所知道的Misumma宗旨

  1. 包容並響應LGBTIQ族群
  2. 支持所有與同志相關的活動
  3. 創造讓新興藝術表現的機會
  4. 保持多元化及挑戰性,並致力於使自己更好
  5. 提供同志教育
  6. 廣泛宣傳同志藝術與文化
  7. 成為州際甚至是國際間重要的同志活動
  8. 與其他弱勢族群建立網絡
  9. 儘可能提高同志能見度與平等
  10. 財務透明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