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園同志親密暴力需你我關注

by 呂欣潔

熱線自從2009年開始關注同志親密暴力議題以來,有許多的學校老師詢問我,要如何處理校園中的同志親密暴力狀況。過去談到校園中的「暴力」,多是針對校園霸凌或性別歧視做討論,LGBT學生通常是所謂的被害人,且時常是整體校園的恐同氛圍或制度,讓LGBT學生陷入缺乏資源或被排擠、邊緣化的狀況。隨著同志資源的逐漸開放,以及資訊傳播的快速,青少年越來越早意識到自己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狀況,也越來越早開始接觸或進入感情關係中,因此我們需要給同志學生更多的資源,除了關於自身的認同之外,如何與另一半相處以及安全的性知識,都是老師們更需要去協助學生理解的部分。

LGBT學生常因出櫃而在校園遭到排擠、家人言語或肢體上的暴力對待。Photo by chiang

在美國有研究顯示,LGBT學生發生約會暴力的狀況,比異性戀學生的比例稍微高一些,但在台灣目前尚未有相關研究。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LGB學生時常因表露自身的性傾向而在校園遭到排擠、家人言語或肢體上的暴力對待,或因未能誠實表露自身的性傾向而與周遭的人際網絡較為疏離、缺乏連結以及交流、和家庭的其他成員也可能因此疏於關照,因而影響到在校表現以及情緒的憂鬱狀況,這些都有可能使得青澀剛萌芽的愛情,必須負擔更加沉重的壓力,如果又沒有足夠的支持系統或師長協助疏導相關情緒,或身邊的師長同學難以與當事人討論他/她的情感狀態,當然衝突一觸即發之後便更難收拾。

生理女性、跨性別學生易成為暴力受害人

而美國的相關研究亦指出,生理女性或跨性別的學生與生理男性的性少數學生相比起來,更加容易成為嚴重衝突關係中的被害人,這可能與女同志與跨性別的學生資源較少有關,男同志學生的同志社群資源通常較豐富,也比較可能交到圈內朋友,遇到嚴重衝突時,朋友介入協助處理的狀況也較為常見,相較於女同志或跨性別學生時常是單點在學校中生存,如果情感關係發生暴力狀況時,如缺少外界的支持資源及時介入,有可能會演變成較為嚴重的狀況。

回到台灣的同志學生校園處境來說,由於台灣的國高中生不若美國的學生,會依照課程不同轉換班級或教室,台灣學生通常是一天8至12小時跟同班同學相處,也比較少與除了導師以外的老師建立較為密切的關係,因此同班同學與導師對於同志的態度,便成了同志學生在校是否能夠「安全」生存、或是親密關係是否需要保密的重要變因。

探討校園同志親密暴力無法跳脫社會恐同因素

另一方面,台灣的父母對於青少年的掌控程度依然偏高,以熱線的工作經驗來說,在青少年團體中,被父母發現性身分之後,被控制通訊、行蹤、交友狀況的比比皆是,許多父母仍認為,只要「斷絕」孩子接觸同志資源,孩子便能「恢復正常」,豈知這樣更是讓同志孩子陷入孤獨與自我否定的境地,也讓孩子更容易因此將負面情緒投射到親密關係中,或因為親密關係可能是青少年唯一的情緒出口,因此衝突的狀況也不在少數。

綜合來說,校園中的同志親密關係暴力狀況,其實與成年人的同志親密暴力狀況一樣,都不能只就當事人雙方的個人因素來討論,而跳脫環境脈絡的壓力因素,因為不論是青少年或成年同志,外界社會或家人的不認同、或是在櫃子裡的壓力、甚至是內化的恐同或自我否定狀況,都會影響到他們的親密關係樣貌。唯有一個友善、資源充足、能夠接受每個人真實樣貌的校園環境或社會,才能讓每個年輕或成年的同志,好好的貼近自身需求,單純關注另一半的狀態,來追求或建立一個健康的親密關係!這樣的環境,必須靠你我的努力一起建立!

(作者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

延伸閱讀

網氏針對家庭暴力法的執行成效及現況,逐年為讀者分析整理,也邀請妳/你一起關心、參與: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