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消費自主權
by 陳佳容
當今社會在自由化的口號下,已加速財富分配的不均,違反社會公義的事,舉目所見,比比皆是,例如: 進口糧食的壟斷、原料的壟斷、商品的聯合壟斷。資本家利用雄厚的資金,操作輿論,勾結權貴,在資本自由 化的口號下,炒股票、炒地產、炒外匯、炒期貨、搞內線交易,掠奪社會資源,脫法脫序的事件屢見不鮮。大 資本與政治力量結合,掌握金融資本,肆無忌憚的橫行,更是顯而易見。
市場上價格競爭的功能已備受質疑,而抗衡獨佔資本的力量 卻有賴於消費大眾的覺醒。美國著名經濟學者J.K. Galbraith在《美國資本主義》一書中,敘述廠商對市場支配力強化以後,可能孕育出一種「對消力量」(Counterailing power),以約束其本身壟斷力量的擴張,使壟斷之為患受到抑制。
「強力的買方所扮演抑制之角色,是強力的賣方支配市場之 自然產物」,扮演這種「對消力量」或「制衡力量」之角色,可能是「大型的超級市場」,可能是「零售商連鎖店」,也可能是「合作組織」,J.K. Galbraith認為,「大體而言,合作組織是行使這種制衡力的理想機構」,合作組織在壟斷經濟下扮演的這種角色與機能,特別值得重視。
認識消費者權利
在現代市場中,正由於企業的壟斷市場,限制自由競爭,支 配價格,進而管制消費者需要,使市場情報效果及價格機能趨於不完全,使消費者主權漸漸不受尊重,甚至否定了消費者之「主體制」。企業憑恃其鉅額資本及技術 累積與技術情報之獨佔,實現大量生產,消費者在無法掌握生產情報(包括成本、品質等)的狀況下,商品選擇範圍乃侷限於企業的管制下。於是消費者主權乃告喪 失。消費者再也不能依照自己需求選擇商品而是受廣告、流行影響,決定所購買之商品,1962年美國故甘迺迪總統為實現消費者主權,曾主張消費者應有四種權 利:
- 安全的權利。
- 知的權利。
- 反映意見的權利。
- 選擇的權利。
在現實經濟社會中,這種權利已逐漸無法實現,因為經濟進入寡頭壟斷,消費者在企業的銷售戰略下,已 失去選擇的主體性。
1980年國際合作聯盟在莫斯科舉行第27屆大會時,日 本生活協同組合(以下稱日本消費合作社)提出一篇 「合作運動與班活動」(Cooperative movement Han activities),呼籲與會合作界人士,重視合作社與社員間之組織的重要性,力倡惟有加強合作社與社員間的關係,才是公元2000年展開消費合作運 動的策略,當時曾引起相當的注目,「班」(HAN)這個名詞也隨之成為合作社基層組織的專有名詞。
原來,近十年來日本消費合作社的「社員數」、「營業額」及「已繳股金」均有令人刮目的成就,而它之 所以能經營成功,主要是日常經營中,開發一種叫「班」的組織,由社員組成,每十人左右為一班,定期開會 檢討合作社商品,提出價格、品質的意見與批評,做為合作社改善的指針,同時由班組織共同統籌購物、訂貨 ,由合作社集體送貨,既經濟又省時,把家庭生活與消費合作社緊密連結在一起。
消費運動也是環保運動
不但如此,消費合作社更是率先發起保護消費者運動,揭發 壟斷廠商的暴利與缺乏商業倫理,例如:電視機價格偏高、市販牛乳摻水、摻脫脂奶粉、食品含有危害人體的添加物、防腐劑、色素,對農作物殘留的農藥,給予嚴 厲的批評等,不斷的對消費者施以商品教育,推廣社員從事家計記帳,實施合理的家計預算,教導婦女社員提高辨別貨物好壞的能力,做「聰明而有自主性的消費 者」,恢復消費者主權。
日本消費合作社就把消費合作運動與市民運動相結合,提昇為大眾的社會運動,呼籲社員:
- 對環保問題關心。
- 對社會福祉,老人問題參與。
- 實現世界和平,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
- 維護食品安全 。
30年來不斷提高社員人數及貨品供給率,從推廣社員使用 不傷手的肥皂開始,與家政大學建教合作,研發「省水、省洗劑」的洗濯方法,減少污染地下水、河川水質的合成洗劑使用量,帶動社員參加水源地水質測試,更讓 社區小學生參加空氣污染測試活動,慢慢擴及對環保的關心,掀起牛乳、果汁等飲料的空盒、空瓶回收運動,最後提昇為對垃圾分類、資源再利用的社會運動。從實 踐中學習,堅定信念,其社會意義特別深遠。
「日本消費合作社聯合社」曾定1997年為「地球環境宣傳年」,發動全國性關懷環境運動,1996年消費合 作社參加廢棄物再生利用活動,結果回收樹脂空瓶227噸、鋁罐882噸、食品金屬1092噸、紙盒紙袋6710噸,這 些回收資源,如以廢棄物燃燒處理,將增加二氧化碳排出量達30,000噸,碳素排出量8,000噸,回收以後,不但 廢氣減少,資源重生,利人利己,成果卓著。在資源再利用方面,消費合作社也與廢紙回收廠商訂定契約,定 期定點回收社員舊書刊舊報紙,鼓吹社員利用再生紙,也推行塑膠袋複次利用運動,減少塑膠袋的濫用與污染 ,對環保運動做了積極的回應與貢獻。
為永續綠色地球努力
日本消費合作社的資源回收運動,對環保教育的意義,尤為深遠:
第一:一般資源回收,皆以社員基層的「班」或以區域為單位進行,回收資源的收益,大多做為基金,或捐給 殘障機構,當做社會福祉資金之用。
第二:牛乳、果汁等飲料之空盒、空瓶、空罐的回收運動,都由社員志工發起,由社員自主設計、規劃、管理 、營運、實踐的經驗,非常寶貴,由實踐中體認環保的重要性,反映在日常生活,養成愛物惜物,不隨意丟棄 的生活習慣,其效果遠比口頭宣導為大,有用而持久。其效果分述如下:
(1)由於回收經驗,平時對垃圾處理,變得細心在意,對資源回收與利用、分類,格外熱心,對社會問題也特別 關心,不再置身事外。
(2)要求企業團體善盡責任,也要求消費者自律,一切從自己做起,體認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3)社員環保意識高漲,不僅對飲料空盒、空瓶、空罐的再生利用關心,對廢棄物利用,開拓財源,充抵弱勢團 體基金,尤其成就感。
(4)使行政當局對大眾運動、社區活動,不敢掉以輕心,更不敢向企業一邊倒的為其辯護,相反的督促企業在環 保方面,更盡一份責任。事實上,按專家的估計,產業消耗的能源是民生消耗能源的2至5倍而已,但廢棄物或 廢氣的排放量則高達60倍,要求企業減少使用「製造廢棄物」的容器或廢氣排放量,是解決環保問題的根本。
大眾對環保意識的覺醒與實踐,是環保問題解決的根本,透過消費合作社的環保運動,是解決下一世紀環保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作者為內政部中部辦公室合作事業輔導科股長)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孫炳炎教授著校園消費與環境保護合作教育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