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照顧產業男女同酬?
By 張筱嬋
台灣有許多大小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其歷史來由及紀念意義。去年2月28日不僅是歷史上值得紀念的和平日外,你知道這一天,又是什麼節日?又有什麼意義呢?
何謂「同酬日(Equal Pay Day)」?
勞動部將103年2月28日又訂為「同酬日(Equal Pay Day,EPD)」,這天代表著男性工作一年所得薪資,女性要多工作幾天才能達到相同的薪資所得,藉以邀集各界共同為兩性同酬努力。以2013年計算,若換算成時薪,女性需要多工作59天,才能與男性獲得相同的薪資水平(見 女性貧窮化 性別不平等難題)。
同酬日之歷史緣由與概念來自歐美,其主要精神就是為了促進兩性職場平等,縮短兩性薪資差距,提升兩性同酬之公共意識,同酬日對推展國家發展與兩性平權是一重要里程,也是一新穎的觀念。
臺灣同酬日逐年縮短 兩性平權有成效?
不論臺灣或是歐美各國,性別薪資落差(GPG)仍普遍存在。自羅馬協定後,歐洲各國陸續推動同酬法令之立法,以英國為例,雖然英國推動同酬法案(Equal Pay Act)已超過40年,但此現象依然顯見,美加及歐洲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為響應推動,勞動部自2012年開始,也為臺灣訂下同酬日的時間,並期許能夠逐年縮短差距。三年來,從勞動部公布的資料顯示,臺灣近年度的同酬日確實有逐漸縮短,兩性薪資落差拉近至近一萬元,政府在推動兩性平權政策下,似乎確有成效,但仍需要全民共同檢視。
年度 | 同酬日日期 |
101 | 3月5日(101.1.1-101.3.5) |
102 | 3月2日(102.1.1-102.3.2)較前一年度縮短3天 |
103 | 2月28日(103.1.1-103.2.28)較前一年度縮短2天 |
104 | ? |
從GPG看長照體系的發展
從同酬日的變化來看,雖然確實縮短了兩性在薪資間的落差,但根據勞動部所公布之同酬日的計算依據,是以總體產業的性別薪資落差為論,但仔細比較各產業別的性別薪資落差,即可推知一二。
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包括文化教育、傳統觀念、社會期待、產業用人等都使得職業區隔明顯,如孩提時,父母常會教育男生應該要玩汽車,女生應該要玩洋娃娃,甚至在求學求職過程中,性別也是影響選擇的關鍵,男生應該要當工程師,女生應該要當老師,雖然近年倡導兩性平權,但事實上,職業隔離仍存在各行各業中。
工業發展中,不論製造業、營造業或礦業,男性比依然高出女性許多,而金融服務業及教育服務業中,性別比例也是男高於女,而薪資在不同行業中,也同樣出現男女落差,同工但不同酬,同工但不同價值,這點值得深思。
醫療保健與社會工作服務業是服務業類別中,性別薪資差距最大的一種行業,這個現象對於家庭照顧者影響更是甚鉅。在醫療體系中,擔任醫師的多為男性,擔任主管職務的也多為男性,女在這個環節中擔任的是,如護理師、看護、照顧服務員等,繁重但薪資卻較低的工作,這些在在都影響著民眾投入照顧產業,也使照顧產業無法順利發展,惡性循環下,臺灣的長照制度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如何才能給予民眾最好的照顧呢?
落實平等 促進兩性友善職場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三原則:實質平等、不歧視、國家義務,真正落實文化教育性別平等,由根本推動,沒有任何歧視當是國家照顧人民之義務,推動兩性在家庭中、職場上、政策上的新視野,讓台灣邁向更高層次境界。
期許以文字之力,喚起政府部門與社會大眾對於兩性及長照服務之重視,檢視當前服務輸送優缺,共推友善環境。
(作者為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社工兼公關專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