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骨灰結塊不化?解方:骨灰、花瓣、樹葉、沙土分層堆疊淺層埋藏

by 網氏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長期照顧不僅成為重大的公共政策,善終議題普遍受到國人的關注。身後事選擇環保自然葬,國人的接受度也日益提高。可是,妳/你知道,骨灰植葬可能產生結塊不化的結果,無法達到土地再利用、進行新一輪的樹葬,也遠離了環境保護與土地永續的初衷。日前在中興大學一場「骨灰如何有效分解交流研討會」中,與會的產官學各界提出了骨灰、花瓣、樹葉、沙土分層堆疊淺層埋藏為有效分解骨灰的樹葬新法。

台北市神崗樹葬區。圖片取自台中市政府殯葬資訊服務網

主辦這項交流會的台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理事長郭慧娟指出,為了讓下一代享有潔地、乾淨的生活空間,國人的環保意識日益增高,相對地,環保葬中的樹葬和海葬的接受度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可是,在實際走訪部分縣市的樹葬區發現,植存的骨灰非但無法回歸自然,甚至有結塊不化的問題。於是該會於8月30日(2017)與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和臺灣殯葬資訊網合辦了這場交流研討會,分別從骨灰成份、土壤解析及有效分解骨灰示範等面向探討,共有來自各地方縣市的環保自然葬主管機關代表、殯葬禮儀服務業者、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系主任黃裕銘和微生物專家沈佛亭教授、樹德科技大學陳立夫教授及關注環保葬議題人士等100多人與會。

依照2003年施行的《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將骨灰研磨後,裝入可分解的玉米罐後,埋入深約50-60公分深的洞穴內,然後再覆土、植草。目前台灣實施樹葬已有15年,原本預期骨灰埋藏地下將在2年後分解,但黃裕銘指出,各縣市政府若未事先評估各葬區的土壤土質;溼度太高或黏性過高的土質,都可能造成骨灰不易分解的原因。

由於骨灰成分以磷酸鈣占了85%,其次為碳酸鈣3%,再其次為磷酸鎂2%及其他硫、矽等微量元素。黃裕銘建議,為了讓骨灰有效分解,使用較鬆砂土為佳,植物根系或土壤微生物產生的有機酸,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對磷的吸附及溶解難溶的磷酸鈣、磷酸鐵、磷酸鋁,以促進土壤磷的移動及生物有效性,因此也可混入有機材料,利用有機材料使原土壤中的微生物以溶解磷酸鈣。同時也可在葬區多種植豆科植物,或根系多、生長快速的植物,例如田菁、玫瑰花等。

郭慧娟綜合土壤專家們的意見後指出,骨灰能否有效分解,端視土壤土質事先的完善評估,以及骨灰在植存或灑布時的方式,再加上事後定期或不定期的養護、微生物的滋養、與根系植物的種植等,也就是說,打破挖穴集中植存方式,將骨灰和花瓣、樹葉、沙土(乾性土質)分層堆疊淺埋式植存,不但能有助骨灰分解,還能讓整個葬區土質改善,甚至肥沃葬區,真正發揮及達到綠色葬儀的精神與目的。

資料來源:台灣殯葬資訊網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