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一位在反同勢力中長大的女同志

by 木川

2018.11.18「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支持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公投案集會現場。Photo by chiang

同運30年,如影隨形的反同勢力

這陣子 LGBT+(泛指非異性戀者及直同志)的社群氛圍低迷。從8月(2018)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下福盟」)送出「愛家公投」連署,10 月初公投成案,2018 的下半年重演 2016 年婚姻平權法案送交立法院一讀時的光景: Line 群組再度被各種操弄恐懼的不實謠言攻佔,澄清惡意污名的速度比不上金錢動員的網軍量產,許多內容和 2016 年一樣,只是加油添醋、變形重來(見 這二次運動的資料搜集)。根據目前投放的紙本文宣和橫幅掛條、電視和 Youtube 影片廣告、廣播及網路文字廣告,超過 300 台廣告車及價值千萬的各大報頭版等等,推估下福盟至少海擲上億元宣傳(見 【新聞稿】反同謠言漫天飛!同婚公投已進入「宣傳戰」警報! 資金僅反同婚方 1/10!發起群眾集資盼獲民眾應援)。

選戰剩下倒數五天,要盡力在社區塞信箱宣傳或和身邊的親朋好友拉票。我們沒有幾個億,但我們有一個都不能少的你。木川攝

比起 2016 年的動員,這次公投綁大選,整合了基督教國語教派及中南部長老教會系統及其附屬的社區協會[1],加上先前參選的「信心希望聯盟」和罷免黃國昌的操兵演練,動員層級更加深廣。此外,來自美國基督教仇同團體的資金及策略援助[2],以及一路從輔大神學院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天主教新竹教區,和基督教的靈糧堂、新店行道會等崇尚成功神學的靈恩教派,加上自稱台灣性教育之父、卻主張聖經是最好的性教育課本——臺師大教授晏涵文在學術界的山頭勢力;可以說從 1986 年祁家威申請同性結婚遭拒、1987 年台灣第一位被出櫃的愛滋感染者田啟元開始,30多年來,從黨國機器到基督教右翼,兩者與性/別運動者的抗爭,持續在愛滋、性平教育、婚姻平權和性傾向扭轉治療等議題上纏鬥。

[1]天下雜誌:同婚愛家公投決戰倒數,教會總動員能左右大選嗎?2018/10/22。

[2]可參考寇謐將(J. Michael Cole),《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商周出版,2015),第二章「民法九七二條與基督教福音派興起──是的,在台灣」;以及 2017 年發表的 “US Hate Group MassResistance Behind Anti-LGBT Activities in Taiwan”,中文可參考:[翻譯] 台灣反同活動背後的勢力:美國仇恨團體

此表轉自:苦勞網「基督教右翼綁架政策 成性平教育最大阻礙」(2011/8/1)。

世代進擊的親密關係實踐

面對總統選戰層級般的宣傳動員,雖然基督徒和 LGBT+ 分別只佔人口 6% 5% 左右,然而反同勢力在大選中透過連結保守勢力的策略,高舉性道德的大旗,巧妙地召喚了在威權教育中成長、50 歲以上的族群。他們是沒有性平教育的一代,大多遵循著傳統價值的框架,也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第一批嬰兒潮。

2016 年下福盟買下四大報頭版廣告,如今看起來只是牛刀小試(圖片取自:同學陣)。

我的爸媽就是上述族群,而且他們是軍公教退休,眼下對年金政策不滿、憤怒的一群人。我常開玩笑,同志父母如果組成軍公教陣線,應該為數不少。身為年過 35 歲的女同志,我也沒接受過已經 14 歲的性平教育,但我們這一輩享受了台灣經濟起飛的果實,父母大多注重孩子的教育,大學裡的老師也多是留學歸國、痛恨黨國教育滯悶的中壯年菁英,他們帶來多元、進步的知識上的反思。以熱門的「台式北漂」來形容,我在高雄與台北的的時間已經一樣久。

而這樣的生活背景和經歷,代表了爸媽和我們這一代的隔閡。其實退得更遠一點來看,亞洲從遭受歐美列強的侵略和殖民開始,歷史的進程總被壓縮,得在短時間內成長得更快、更好,殘酷的競爭中,亞洲各國必須從二戰的創傷中復原、自立、解殖,掙扎著走出經濟和民主共同發展的一條路。同志運動也一樣,美國的石牆事件(Stonewall riots)明年正好 50 年,而台灣在 90 年代搭著經濟起飛、解嚴的時代背景之下,婦女與性別運動蓬勃,如果把同性婚姻合法化當作國家法制肯認性別平等的里程碑,台灣還剩下最後艱辛的一哩路。

我的爸媽約莫 60 歲,他們是將性與生殖緊緊捆綁的世代,性事必須在結婚之後才取得正式資格。然而,沒有人教導他們性平教育,他們基本上也不與孩子討論,根本不知從何啟齒、如何教起。而他們退休後所投入的宗教與慈善活動中,對「性」的態度更是一貫的保守隔離,不加碰觸,殊不知兒女的性事實踐可能和歐美電影中演出的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承載著年金被砍的怒氣,或在這次選舉中對執政黨不滿的怨氣,加上對新時代無法掌控、跟上的「亂象」,正好被下福盟提出的「愛家」訴求,所代表的穩定、秩序和純潔等意象,結合在一起,成為「傳統價值」vs「自由解放」、「家父權下的集體一致」vs「個體自主的多元差異」,漸趨二元對立的操作。

轉自:卡維波〈同性戀所代表的個人主義化趨勢及保守派的回應〉。苦勞網,2018/11/16。

愛家公投引起的家內戰爭

加上網路媒體介質造成的同溫層效應,相對封閉的 Line 群組成就了絕佳的迴聲室效應。人們在同學、同事、朋友、教友等等人際連結的信任基礎上,加上聳動的訊息內容所製造的恐慌印象,透過原生的文字訊息和影片,不斷在虛擬世界轉發擴散。

依照每 100 人就有 5 人是 LGBT+ 的比例推算,謠言終究會撞上任何一個出櫃或在暗櫃中的同志,於是 2016 年上演過的人際對立與衝突,特別是家族情感的撕裂,再度倒帶重播——諷刺的是,這一切卻是由聲稱愛家的人們所引起的家內戰爭。

譬如在我的家族群組中,就有幾位靈糧堂教友,長輩們也佔多數,退休的長輩們幾乎每天以刷屏的方式熱烈更新著各路假新聞,婚權平台舉例的前十大反同謊言,我都遇過。

回應是不容易的。還沒有和家人出櫃的我,得擬出正確答案、注意語氣和用字遣詞的溫和有禮,盡量抽離受傷的情緒,理性回應。然而 Line 並非友善討論的介面,使用者必須能用文字清楚地表達、打字,願意花時間一來一往,討論才能成立。這也是為何長輩們喜歡轉發,卻鮮少能長篇大論地回應,除非他在知識和工具的使用上游刃有餘。

2018.11.18「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支持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公投案集會現場。Photo by chiang

當然,當一方漫不經心地轉發,另一方則是切身如凌遲之痛的狀態下,我察覺到自己瀕臨崩潰的不平衡狀態。趕緊不看不發訊息二天,讓自己沈澱,也拉開距離冷靜看待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很多圈內朋友也因為惡意的謠言攻擊,湧現出櫃潮,因為出櫃會改變「那是他者」、事不關己的親疏感;另一方面,也給同樣遭受壓力暗櫃者希望與力量。當然,出櫃需要準備,衡量自己有足夠的支持系統和經濟自主,以防最壞的、不被接受、甚至趕出家門的狀況發生時,仍能活下去。

願意出櫃的決心和不害怕,是對自己的誠實。自己似乎拖得太久,如今家族暗櫃成為啃噬生活與心靈健康的怪物。為何不早早出櫃呢?擔心親子關係的撕裂,擔心不在身邊的陪伴,擔心傷害所愛與所在乎的,或僅僅是軟弱得不願面對的藉口。

其實爸媽們不知道,離鄉背井的「北漂」不僅僅是經濟因素,更是想逃離家鄉的保守滯悶,想擁有做自己的自在生活,世界上多少同志皆然,甚至不少為了保命而逃,也想逃到懂得欣賞、肯定性別認同所帶來的氣質與才能之所在。

距離公投不到一週了,我準備在適當的時機向家人揭露,「同志就在你身邊」。當然,這不只是為了公投拉票,看見與接受本就需要時間。然而,這場公投卻促使我們更努力地跟社會現身,讓性/別運動有機會跨出同溫層、舒適圈。公投是一時的,民主需要時間辯證、拉拉扯扯,好結果需要內外因緣匯聚,有時就是火候不到,有時則是歷史的意外。借用朋友的話,性別認同是 LGBT+ 生命裡,「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一場耐力賽,即便有各種傷害和血淚迤灑一路,柔韌的往往最有力量,也需要更多的社會工作和各行各業的 LGBT+,繼續長好長穩。

照片裡的標語寫著「出櫃吧!你沒有什麼可損失的⋯⋯除了不再感到羞恥」。來自 2016 年歐巴馬執政時期,以白宮名義發表的影片 “Announcing the Stonewall National Monument”。

想起石牆事件中,變裝皇后「老娘跟你開幹」的精神,或是之前在路上遇到婚權小可愛的歐巴桑們,理直氣壯又積極。最後想對每個覺得辛苦的人說:「好好活著,不要怕。」有力氣的話,走進社群裡吧,「動手做事」和「認識朋友」會為你帶來力量的。

💁‍〈你好,我是一位在反同勢力中長大的女同志〉續篇:

(作者現為 NGO 工作者,遊走各種同運組織與服務之中。 人生無難事,唯安身立命爾。不論外在物質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有永恆的靈魂難題)

觀看次數:

2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