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綠紅/性別視角讀解《獨生:中國最激進的社會工程實驗》

by 林綠紅

3月中旬(2019)的紐約,天空藍的耀眼。但在沒有陽光的地方,空氣依舊冷冽。

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形成對女人的暴力。Photo by Minnie Zhou on Unsplash

3月11日上午我和台灣女人連線的夥伴擠進了由Women’s UN Report Network(WUNRN)主辦的「中國被拋棄女嬰與老年寡婦的社會保障」(China-Abandoned Social Protection for Baby Girls and Elderly Widows)NGO CSW平行論壇的會場。不大的會議空間中,已經坐滿各國的婦女團體代表,我們與其他較晚進來的與會者,或坐或站在會議室的後方。本論壇報告的是,中國在重男輕女與一胎化政策下,為生男孩拋棄女嬰;以及,經過近四十年的一胎化制度後家庭結構改變,導致近年來,農村屢屢出現被棄養老年寡婦所衍生的老年女性經濟安全與生存權的議題,同時,也報告相關婦女團體在中國從事救援的現況。

被丟棄在尼姑庵的女嬰救援工作

在論壇,「中國婦權」(Womens Rights In China) 張菁提到,重男輕女的觀念在中國根深柢固,由於一胎化政策,有些家庭為了保有生男孩的機會,將女嬰丟棄。有可能是認為佛教的尼姑庵比較慈悲,會照顧弱小的生命,許多父母將女嬰直接丟在尼姑庵的大門。光中國安徽省桐城一地,五十多個尼姑庵,每處都收容數十個這樣的女嬰,估計超過一千名以上被棄養的女嬰在尼姑庵中。這些女嬰,原生父母多半沒有留下任何的訊息,被尼姑庵收養後,多跟著尼姑姓「釋」。報告中,提到一位名為「釋成圓」(音譯)的女孩,五歲時被家人帶至尼姑庵燒香拜拜,隨即就不見蹤影。尼姑們在她的口袋中,找到出生年月日等訊息,證明她是被故意丟棄於尼姑庵。後來,她由尼姑們撫養長大,之後也成為尼姑。在中國婦權的協助下,現在成為該團體的志工,從事棄養女嬰的救援工作。

但是,並非所有的棄養女嬰長大成人過程都能如此順利。報告中提到,中國一般人對於寺廟的捐贈,大多捐給以和尚為主的大佛寺,尼姑庵獲得的善款較少,財務通常較為拮据。要養活這麼多女孩,並不容易。婦女團體發現,這些女孩普遍的營養與身體的發展都不如同年齡的孩子。除此之外,棄養女嬰沒有身份,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上,必須多付許多學費才能入學。根據中國婦權的統計,過去30年來,這樣的女孩,極少能接受大學教育並取得學位的。近年來,中國婦權等團體與地方政府協商與爭取,好不容易為這些女孩爭取到每人每月600人民幣孤兒津貼,但是受教育對她們還是很奢侈的事。

然而,最近中國政府要求這些女孩們如果要獲得孤兒津貼或補助,就必須接受安置於政府的兒童福利機構。但政府的孤兒院人口販運、性侵害等醜聞層出不窮,且照顧品質堪慮,尼姑們並不放心將女孩交出。此外,婦女團體也質疑,造成女孩這般處境的是政府的一胎化政策,現在又要強迫女孩們離開收養她們的尼姑庵,這實在是很不合理。而其他婦女團體則提到,協助這些被棄養女孩的志工、非營利組織,經常遭到中國官方打壓與監禁。讓這條救援、賦權之路,倍加艱辛。

一起關注中國農村老年寡婦議題。Photo by Kirill Sharkovski on Unsplash

獨留農村的老年寡婦議題

另一個報告者則提到許多中國農村年老寡婦的生活處境劣化同樣與一胎化政策有關。在中國農村地區配偶過世後,孤獨的老年寡婦不僅失去伴侶,通常也失去經濟的來源,子女有的在城市工作,或者獨生子女已經過世,因而陷入連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無法滿足的絕境。婦女救援團體在中國各地都發現有這樣的情況,留守老人的問題,特別是老年寡婦處境堪慮,自殺率也高於其他國家的平均值。與談的引言人激動的說,她們是人,需要有人性尊嚴的對待,這根本是對女人的暴力。

「一胎化政策」造成中國的巨大影響

2016年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方鳳美出版《獨生:中國最激進的社會工程實驗》(One Child: One Child: The Story of China’s Most Radical Experiment) ,該書由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失獨」父母失去唯一子女的巨大悲慟,以及被鄰里當成無後代依靠的潛在依賴人口而疏遠往來的處境談起,關於「一胎化政策」對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影響。

中國「一胎化政策」始於1979年,終止於2015年。考察此政策的背景,1970年代世界各國對激增的人口有著「人口爆炸」的焦慮,人口控制或生育計畫是當時的熱門議題。剛結束10年的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亟待快速提升經濟發展的力道,對此新議題充滿著想像,認為控制人口是避免人口增加抵銷經濟發展的好辦法。1979年9月火箭科學家宋健的主導提案,最終並獲得通過,共產黨於1979年9月25日對黨員發公開信,要求全體黨員自願只生一個孩子。當時,確實有不同的意見認為一胎化政策不符合人口替代率,最終將導致不可彌補的惡果。然而,批評的聲音並沒有被採納。更讓各界驚訝的是,這個政策持續了近40年!

為何一胎化成為對女人的暴力?

就如同「中國婦權」等婦女團體在NGO CSW平行論壇當中所提到的,一胎化政策架構在中國極為重視傳宗接代與重男輕女的社會文化之上。「一胎」自然而然的成為「懷一個男胎、生一個男孩」,而女嬰、女兒是不受歡迎的。近40年的政策執行過程,殺女嬰或棄養女童的案例層出不窮。透過從中央到地方村里的計畫生育管制機制,對「超生」(超過一胎)的家庭罰款、強制絕育等手段,讓鄰里之間相互監視。

作者方鳳美稱村里的計生人員為「人口警察」,用語十分貼切。不過當人口警察的薪資、補貼以及地方政府經費的來源來自超生的罰款或強制執行超生家庭的財產收入時,舉發超生或執行人口控制的力道就會更用力一些。從中央到地方,整個計畫生育的機制超過50萬名全職員工,《獨生》一書中提到一胎化政策之所以能持續如此的長久,「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體制太複雜、影響範圍太大。計劃生育與政府的日常事務向來緊密結合,帶來的收入也不可或缺,使得終結這一切成為一項挑戰。」(頁94)

關於計生人員如何執行工作?《獨生》第四章作者訪談了許多計生人員,問及如何執行職務。多數計生人員第一時間都說是用「勸說」的,讓婦女自願墮胎或絕育,也表示知道強制女性墮胎是非法行為。但是,經作者進一步追問,被訪談者亦都表示有舉發過超生婦女晚期懷孕的經驗。一位曾於美國國會聽證會作證的中國前中階計生官員向作者描述,她曾舉發過一個已有九個月身孕卻沒有准生證的婦女,在手術室被強制墮胎之後,親眼看到胎兒被丟進垃圾桶(頁103)。一胎化政策如此「成功」,並非來自對女人好言好語的勸說,真實的情況是強力的生育權箝制,以及各種施加於女人身上的暴力。

一胎化政策是以女人為代價的政策嗎?

2015年中國因為勞動力短少、人口老化等因素,終止了「一胎化政策」,但生育率卻不見提高。就如同當時一胎化政策的反對者所言,即使沒有一胎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人口終將得到平衡。而一胎化政策採取暴力行徑在很短的時間內確實中國人口不再成長,但付出的代價並不小。這個政策到底有什麼影響?方鳳美在本書的前言意在言外的說「我們對於一胎化政策的諸多代價和後果依然缺乏瞭解,於是這項政策持續受人稱頌,特別是環保人士。」(頁14),對比於婦女團體的報告,除了急遽爬升的人口老化速度之外,一個老年女性經濟安全仍架構在以男性為經濟主要提供者與子女孝道為主的國家中,一胎化政策的後果恐怕是以老年女人生存權為代價,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隨著一胎化政策的落幕,中國農村老年女人的生存悲歌正開始!

延伸閱讀

了解綠紅更多的斜槓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