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代心聲: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by 陳庭安

「我對於自己是新二代這點沒有什麼看法,也覺得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都是臺灣人。」這是策展工作坊第一堂課中,淳婷和郁庭兩人對於自己身分的共同看法。母親都來自中國、同樣就讀復興商工廣設科的她們,在活動開始前早已是好同學,工作坊過程中也不時會看見兩人講悄悄話,再忍不住發笑的畫面。身為從小在台灣出生成長的孩子,「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其實是許多新二代的心聲。

淳婷(右)和郁庭於開展記者會現場為大家說明展品理念。賽珍珠基金會提供

不過說到因為新二代身分而造成的不愉快,兩人倒是很有默契地分享了過去的經驗:當學校課程中提到「中國」兩字時,總會有同學語帶嘲弄的說著中國人的不是。對於母親來自中國的兩人,這話就像針一樣刺進心裡深處,久久無法忘懷。

據臺大社工系陳毓文教授的研究資料顯示,新住民家庭子女與一般家庭子女在心理健康、同儕關係與學業成績等表現上均無顯著差異。然而對於新住民子女而言,所感受的社會歧視與對家長文化的認同程度反而會影響其自尊,並進而影響其生活適應狀況(陳毓文,2010 )。

其實不只新住民和新住民子女,我們不也有類似的生命經驗嗎?例如無法承認自己的原住民血統。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分享,在策劃展覽的過程中,淳婷和郁庭希望能將這樣的感受分享給社會大眾,也希望能夠收集社會大眾對於新二代的看法和鼓勵,藉此鼓舞所有有著類似經驗的人們。

在展品「我們有話說」中,我們透過文字帶著大家想想新二代在學校、工作、家庭、自我認同等四個面相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用紙條留下鼓勵;再請大家換位思考,自己是不是也遇過類似的煩惱?或許,剛剛寫下的鼓勵不只是鼓勵到了新住民子女,更鼓勵了自己。最後,邀請民眾從現場架設的扭蛋機扭出一顆帶有鼓勵字條的蛋,再將自己的鼓勵放進機器,把鼓勵留給下一位觀展人。

在開展記者會當天,淳婷和郁庭兩人也到現場感受自己的想法終於化為實際的那一刻。展覽中期,牆面上已陸續被貼上許許多多的字條,對於這樣的景象,淳婷表示雖然自己對於新二代身分沒什麼感覺,但其實會擔心別人是怎麼想的,現場發現大家都很包容也很願意給新住民和新二代機會,覺得很開心。而就像郁庭在工作坊期間所分享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或價值觀,但我們可以提醒他『這樣以偏概全是不對的。這種話請放在心裡不要說出來,我們都應該互相尊重』。」期待這次的展覽能讓更多人開始思考,將這份包容轉化成社會前進的力量。

(作者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社資專員)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