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大明星?

by 鍾秉穎

最近的新聞議題像是看連續劇,讓人搞不清楚,卻又不自主跟著每個時段的播放走下去。每天映入眼簾的就是聳動的標題,及驚人的內幕,簡而言之,整個戲碼的劇名就叫做:「誰殺了大明星?」是誰?到底是誰?是憂鬱症,這個號稱21世紀的可怕疾病;還是那個所謂第三者的女明星;或者,根本就是大明星沈重的經濟壓力,把自己壓垮?大家都在找原因,但直到現在沒有人知道這一切的到底是何者,你甚至可以說這越來越像是一場羅生門。

我無力分析大明星的死亡原因,也沒有能力去解讀每天媒體層出不窮的自殺新聞,甚至當有人問起我,我們這個社會的自殺率到底是不是攀升時?說真的,我也很難舉證。我只知道,我的確看過在死亡邊緣徘徊的人,也陪伴過企圖放棄生命的人,那樣的過程,彷彿是陪人走鋼索一般,既要克自己的懼高症,又要留意對方的安危,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亦步亦趨。過去,在那一刻,我習慣用許多說法,去證明這個世界的美好,去證明死亡是一件不智的事情,甚至還譴責企圖接近死亡的人,可是我的直覺告訴我,我真的無法完全體會企圖自殺者的心境。

對於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的人來說,說了這一句話,很可能就是宣判自己的專業─「喪失能力」。但是,我的專業訓練也要求我,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沒辦法去裝懂很多不明瞭的事情,於是面對企圖自殺者,我通常採取的方式是:「請你告訴我,什麼原因,讓你願意選擇死亡?為什麼這樣的選擇會比活著容易?」曾經有位個案告訴我:「當生命糾結成一團混亂的毛線球時,你會發現,你根本沒辦法去找到那個起始線頭,即使找到了,你也不知道你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和力氣,或者有沒有辦法,把毛線球扯開,再把每一條的脈絡整理好,這一切的未知,又會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算了,當下這一切根本不必花時間去思考,結束自己可能比較容易。」

坦白說,聽到這一番話,對曾經歷情緒低落的人來說,這就像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很難去駁斥他的不正確性,但重點是:解決方式一定是以死亡來處理嗎?

對於上述的問題,我沒有答案,更要很誠實地告訴你,我不知道,也不敢幫自殺者找理由,更不希望美化死亡後的情形,給自殺者的家屬親友什麼合理的說法。但是對於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的我來說,我真的相信很多時候自殺行為其實是一種「求救信號」,企圖自殺的人總是在矛盾的邊緣,想死亡結束一切,但也有繼續活下去的念頭。決定他們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渴望安全感、成就感、信任和友誼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也可能是承受極強烈的心理及情感的痛苦,覺得永無止盡。這個時候,身旁的人能做的不僅是傾聽,可能還得注意更多他們的情緒變化和行為反應。

當然,光要求身旁的人不見得是一件公平的事,找人說,也是企圖自殺者應盡的責任,因為世界上的色調不是只有「黑與白」,所有的決定不一定只有「是與否」兩種答案,抒發出來,不一定會解決問題,但是一定會獲得更多思考的空間。我不想跟企圖自殺者說什麼大道理,更不想搬出八股的教條,逼迫你去相信世界多美好(因為我也不太相信),但是在我的信念裡,死亡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給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間,給自己更多的喘息機會,讓自己想法裡多一點他人的參與,才是一個具有廣度及智慧的態度。我知道,一定有人覺得我這種想法或許過度樂觀,但我總希望在「大明星死亡」之後,除了八卦內幕帶來的震撼,還能有更多對生命的想法。

生命絕對不是美好,但是願意跟生命的苦難翻滾,甚至搏鬥,進而掙扎出苦難,我想,這大概也一種很誘人的挑戰吧!

(作者為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社工員)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