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媽媽為主體的思考

by 網氏

監察院曾於2017年針對未成年少女懷孕事件調查發現,近10年,台灣未成年少女懷孕人數沒有下降,始終維持在3.68‰~4.38%之間;監委同時發現,未成年少女懷孕生子後選擇留養人數呈增加的趨勢,可是,各地方政府對於因懷孕或生育而遭遇困境的兒少及其子女,提供的服務資源可說是杯水車薪,2014年至2016年各地方社政主管機關提供未滿20歲的單親父母補助,竟僅有6人次,總金額約6萬7千多元,監委批判:「根本無法有效維護選擇留養孩子的兒少權益。」(更多資訊:未成年少女懷孕事件頻傳 監察院促衛福部、教育部檢討改進)不僅需要公部門多關注未成年爸媽的處境,更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與陪伴。

被保護及負責任,形成青少年爸媽的雙重困境。Photo by 賴啟光。勵馨基金會提供

去年(2019)宗教團體以「為女人健康」為由,提出兩項有關「人工流產」公投提案,一案為「墮胎應於懷孕8週內」,另一案則為「墮胎前應該要有6天強制思考期,並進行強制諮商輔導」。未成年者常常被成年人以「保護」為名,其主體意志遭受忽視或打壓的情況,未成年懷孕少女既是孩子也是產婦,經常掙扎於「被保護」和「負責任」的困境中,更是弱勢中的弱勢,其意願往往受外界壓力所影響,做出不當抉擇,在非預期下成為小媽媽。所幸以上二項公投提案均遭中選會駁回,使得女性衡諸各種利害後,能夠做出對個人及下一代最妥善的決定。(更多資訊:懷孕8週禁墮胎公投提案 中選會駁回中選會駁回人工流產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案


《借我你的光-小媽媽日常攝影》線上攝影圖文展

身為孩子與母親之間,非預期懷孕青少女面臨多少掙扎與困境?遭遇多少歧視與偏見?勵馨基金會自2000年辦理未成年懷孕服務,不僅接受衛福部委託、設立單一窗口「未成年懷孕求助專線 0800-25-7085」及網站,並於9月8日(2020)舉辦「青少女懷孕方案廿周年研討會」,整理歷年來服務非預期懷孕青少女的的經驗與統計資料,同時探討未來的可能性。

本期網氏,邀請勵馨社工分享對小媽媽們的近身觀察與看見她們的努力和力量;20年以懷孕青少女為主體思考的服務模式,究竟為服務夥伴帶來何種省思與新的學習?一起傾聽勵馨的分享。

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