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7人共用的浴巾,為什麼是婆媳的問題?

by 魏妘

最近網路上熱議的一則「老公一家共用同一條浴巾」,網友提到自己剛搬進婆家,在洗澡時,驚覺婆家竟然全家上下都用同一條浴巾擦乾身體,不只如此,那條浴巾的功能還包括擦油膩的手、腳,甚至水果。

為什麼一家七口共用一條浴巾是婆媳的問題?示意圖非當事家庭。Photo by Sanibell BV on Unsplash

這家人可說把共享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他們共用的不只浴巾,還有漱口杯、牙刷、刮鬍刀(兼除毛刀)、月亮杯;共享的行動也擴及寵物,不但人貓共用菜瓜布,就連貓咪的嘔吐物,都還有另隻貓咪吃掉。

該注重衛生的,就只有婆婆V.S.媳婦?

面對婆家的習慣,版主的處理方式是請老公對婆婆做各種明示暗示;而家裡的另位準媳婦,則是乾脆送好幾條浴巾給婆婆。

這個故事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之處在於,除了廣大網友們議論的衛生習慣外,還有共用一切日用品的,明明就是一家7口呀,但為何站出來表示要改善的是兩位媳婦,而媳婦們溝通的對象,也幾乎集中在婆婆身上。即使網友的婆婆,已經一再的表明,她覺得一直換洗浴巾很累。

每個家庭對衛生的標準都不一樣。我也無意討論這一家人的浴巾該幾天洗。我想表達的是,洗浴巾及打掃,為什麼不是其他成員一起做?

家事,在我們的文化裡,很容易變成只有「嫁進這個家庭的女人的事」;冰箱空了,家人會問阿嬤食物在哪裡?地板髒了,媳婦會被問怎麼沒打掃? 小孩沒考好,做媽媽會被問怎麼教小孩的?

這些質問似乎都設定:「嫁」進了夫家的女人,都會瘋狂愛上夫家所有家事和責任。但事實上,極少人會愛上累活和家事;更沒人喜歡當那個做到流汗又被嫌到流涎(編註:台語,意即吃力不討好)之人。於是乎,婆媳間就很容易上演著「那都是另一個女人責任」的戲碼,也因此,姻親間及跨世代的矛盾,很容易演變成婆媳問題,因為家庭裡其他成員,似乎都擁有不被這些問題麻煩到的特權。

魏妘認為,要靠女性看穿家庭裡的父權結構,才能不掉入「女人為難女人」的陷阱裡。Photo by Sam Manns on Unsplash

婆媳,未必真的是兩個女人之間的問題

我婆婆曾有連續近2個月,每晚9點都會準時對我進行「再教育」,課程內容圍繞在「好媳婦的應盡義務」,舉凡廚藝、小孩的教育、如何照顧她應酬喝醉的兒子等等。我曾試著讓她換個話題,比如我白天的工作很累,但我婆婆的回應,往往是她煞氣的白眼,外加一句「妳應該先把家顧好」。

但根據觀察,婆婆的授課內容,跟我先生的抱怨內容,就連用字遣詞都高度雷同,所以合理推論,真正想給我各種「調教」的,其實是我先生。於是,我直接跟先生說:「與其想透過你媽改造我,不如你自己解決家裡的問題,不然這個家唯一會改變的,只有婆媳關係變更糟而已,最後還不是害到你自己。」幸好我先生聽懂了,媳婦學院也停課了。

很多婆婆對於媳婦的焦慮,根源未必來自婆婆自已,更多時候,是來自於女性想幫自己的後代,爭取到更無微不至的照顧。而相對於婆婆,許多媳婦想跟婆家溝通時,又往往只能由丈夫代為開口。傳統父權家庭裡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想幫家人代言,另一個則是需要透過丈夫才能說話。兩個女人,其實都沒真正的話語權,但又同時被父權框架,擠壓得爭鋒相對。

為何媳婦熬成婆後,卻成為新一任的壓迫者?身邊很多媳婦都會質疑:婆婆年輕時不也經歷過同樣的壓迫嗎?為什麼她老了就變成新一任的壓迫者了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婆婆給了我一點線索,她看著我先生的眼神,往往閃耀的崇拜的光芒,那眼神絕不只是母愛,更夾雜著崇拜及艷羨,就像看著天上那顆最亮的星,或者說,她正凝視著人生裡的希望。

不只我婆婆,我也看過一位歲數稍長的女同事,用同樣的眼神看著自己的兒子,但她卻不曾這樣注視過女兒。那位女同事還曾經嫌棄兒子青春期的初戀,說她把兒子養得高大英挺,兒子身邊的那個女孩卻又矮又扁,根本匹配不上她這輩子的心血。但這位女同事在辦公室裡,卻是個既暖心又幽默的好夥伴。

魏妘認為,有的婆婆,則是很焦慮於如何也把新來的媳婦,迅速規格化為這個家族要的樣子,要不然,婆婆也會被指責沒盡到教育媳婦的責任。Photo by Marjan Blan | @marjanblan on Un

許多女性成為了新一任的婆婆,是因為兒子活出了她們這一輩子活不出來的自由,兒子從小被允許擁有狂野、奔馳、不羈、作夢等特質,日常裡還可以跟爸爸一樣耍賴不做家事,以上族繁不及備載的好處,是許多女性從出生就不被允許擁有的,但至少,自己的兒子可以坐擁。於是,當另外一個年輕女孩,要把家庭的責任、家事的負擔放在自己兒子身上時,許多婆婆的心理上是無法接受的。有的婆婆,則是很焦慮於如何也把新來的媳婦,迅速規格化為這個家族要的樣子,要不然,婆婆也會被指責沒盡到教育媳婦的責任。

婆媳的死結,仍在於性別的框架

即使這一代的年輕媽媽,比較有性別平等觀念,也會教兒子處理家事了。但我仍不時觀察到一些女性,在丈夫身上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後,會更加期待兒子給予溫暖,每次聽到有朋友比較老公和兒子的暖心程度時,我心裡都會為這位媽媽捏把冷汗,因為先生帶給她的失落,若是期待兒子來填充,等她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配偶時,這位媽媽會不會覺得人生唯一的溫暖被奪走了?

丈夫、孩子,當然都值得我們愛,但這份愛不該無限上綱地,成為對女性免費勞動、情感付出的索求,也不該成為兩代女性間彼此傾軋的理由。

去年最夯的台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裡的婆婆,也是一輩子為家庭付出的女性。然而,為家人付出後換來的各種失落,導致一位女性從堅強變得尖酸,女主也因此,變成其實沒那麼可愛的婆婆。

說到底,婆媳之間的死結,起因仍不脫父權家庭觀念給女性的框架。造成「嫁」進家門的女性不但動輒得咎,女性更無法開口要求夫家成員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最終,能解開這個死結的,還是得要靠女性看穿家庭裡的父權結構,才能不掉入「女人為難女人」的陷阱裡。

瀏覽更多魏妘的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