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電廠在台灣

by 網氏

2021四大公投案的舉辦,其中第17案「重啟核四」及第20案「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珍愛藻礁)」,再次喚醒社會大眾對非核家園、再生能源及能源轉型等議題的關注,公民意識的抉擇最終以「不通過」收場。

台灣不僅有「茶金」,還有「綠益」。Photo by Red Zeppelin on Unsplash

公民電廠究竟如何運作?簡單的說,就是以個人或一群人的力量裝置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減少依賴大型發電廠;以個人、社群或社區行動參與再生能源發電,共營再生能源,促進台灣朝向能源永續目標。

台灣不僅有「茶金」,還有「綠益」。社區公民電廠近 3 年方興未艾,台灣各地開始有公民電廠的興起,讓消費者用 1、2 萬元的小額投資,就能一起當發電廠廠長,共享綠能收益。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推廣社區公民電廠的建置與教育,本期網氏,邀請該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心萍訴說主婦聯盟如何利用台北市第一個以市府建築為基地的公民電廠「干豆好」,與關渡國中師生進行能源教育的故事、國際能源轉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能源轉型路上,公民電廠的營運機制?

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