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老爸菜鳥經

by 楊孟宇

大概是奶爸這「職業」很特別的關係,從業一年以來許多人好奇詢問過一些重覆的問題,也恰巧答案反映了這一年來我的心路歷程,在此寫下來作為菜鳥從業員的心得。每一題的答案都純粹是個人的想法的發揚,不具任何團體代表性,同時也沒有任何主義、學說的基礎與引申;雖不是什麼長篇大論或深思卓著,但我可以驕傲的感謝女兒成就了今日之我。

問題一:你是怎麼決定當起奶爸,會不會後悔?

答:後悔?可以誠實的說從未想過片刻。至於如何進入這行的故事平淡無奇,更沒有許多人想像中的「犧牲」、「偉大」之類的情操。

女兒出生時,我正當處於辭去工作尋求更高程度學位卻又未成的十字路口,心裏的挫敗感可想而知。在和老婆討論過後,一致決定在經濟許可的前提下先由我扛起照顧的任務。與小孩相處本就是我的熱愛,過去從事號稱需「把屎把尿」的小學老師工作也是還算上手,對於照顧女兒並不是毫無心理準備的。但在相處一年後的今天,驚訝的發現女兒為我開啟了新的視野;過去自許進步、自由的教育理念,其實有著上下階級差別的本質,如果把嬰兒當作是一面純白無瑕的鏡子,所映照的自己是個被社會化、教育體系扭曲的身影。特別是當他經歷著跌倒、疼痛或其它種種原因的嚎淘大哭;選擇陪在身邊聽著她,給予溫暖的擁抱、專注的眼神與言語的安慰,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急切的引開小孩的注意力,運用食物或其它方法強迫中止情緒的渲洩;生平見過最美的笑容就在於她情緒平復後的那一刻。

問題二:這個工作的最大特色是什麼?和過去的工作有什麼不同?

答:「彈性」。作過SOHO族或在家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彈性」是極其迷人,往往給予你「一切操之在我」的權力快感。而的確,有時適當的分配時間與有效的組織工作,可讓人應付自如多重工作!「奶爸」這居家工作,自然也不脫「彈性」;只是此「彈性」非彼「彈性」,是那位出生天數尚未超過三位數的小天使的「彈性」,而不是你這位工作者的「彈性」。

試想像擁有個一天到晚不停改變主意上司或老闆,且其需求都是立即的,更大的挑戰是拒絕給予隻字片語的明確指示;在天威難測的壓力下,你必需竭盡心力的試圖抓住一個真相。這樣的生活方式和過去所有的生活工作經驗差距太大了,我大約花了三個月時間,才慢慢適應這樣沒有組織、散漫無紀律的生活方式,也才能在不斷的被打擾中,心平氣和花上較過去二、三倍的時間完全一件事。

問題三:女人會不會比男人更適合這項工作?

答:女性的確有優勢是男人無法取代的;我的母親和接生助產士不約而同的指出這項事實,養育嬰兒的最佳武器:那對分泌乳汁的乳房,除此之外,無分性別人人都可以最優秀的照顧者。事實上現代科技的幫助、有效率的吸乳、儲乳裝置,讓母親脫離因餵食母奶而必須留在家中成為當然的照顧者。雖說母親親自授乳的經驗是無與倫比的(純聽說,我沒辦法親自體驗),但在環境的限制下,由奶瓶取而代之也是無可厚非的。

當然在極端的例子下,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有個堅持不吃、不碰奶瓶的嬰兒。在太太工作環境許可下,你可以選擇和我一樣每隔若干時間開著專車送小孩去喝奶。擁有適合餵奶、擠奶的環境、並能給予哺乳婦女彈性的工作,國外是非常重要的婦女人權指標。

問題四:小孩的可愛往往讓你忘記所有的辛苦?

答:「是」是此題的絕對答案,但現實卻不是那樣的「絕對美好」。有人說過「嬰兒的臉龐與淚水,是世上最感動人心的事物」,我百分之百的支持這樣的看法。不幸的是,和愛情一樣,可愛不能實際解決生活上的困頓、煩悶與甚至像嬰兒拒絕更換尿布的等微小事物。有時你會發現,許多煩瑣的小事也能眾志成城的將心情壓縮到緊限,眼看任何隨風飄落的稻草將成為壓壞駱駝的那根,此刻可愛是無能也無力,拯救於你自泥淖中。那些在街上對著哭泣幼兒氣憤怒吼的父母,咆嘯的聲音完全無關於幼兒做了什麼與沒做什麼,只是在指涉與悲憐自己,無能也無力面對生命當下累積的沉重。

小孩的可愛與成長,能夠讓你「暫時忘卻」煩惱與痛苦,但無法解決他們。很多照顧者像我一樣,因生活形式的關係,往往除了自己小孩與配偶(或夥伴)外,不曾與其它成人有社交接觸,完全孤立在自己的世界中。有時一個同質性的支持團體、或相互打氣、共同奮鬥的戰友會有極大的幫助。

問題五:當奶爸後覺得最重要的第一件事?

答:「多抱小孩」,特別是台灣的男士們。

無怪乎多次調查中台灣孩子與父疏離感極大;這裏男人很可憐,小時候就被教導著「抱抱是女孩兒做的事」,長大後的身體接觸更被視為只與「性」相關的事,久而久之就忘卻了有時身體上接觸的意義,就只是代表著安全、撫慰與接受。他們喪失了最自然的身體語言溝通能力。其實身體接觸是在嬰兒發展成長中僅次於生理需要(或勝於)的需求,請不要將擁抱只想成是單方面的給予,溝通迂遠都不會只是單向的。即使是嬰兒,當他們完全放鬆的躺在懷裏時,也正是表達對你的完全信任與支持的感謝。

問題五:當奶爸要克服的最大問題?

答案:「競爭」。這玩意是台灣教育制度,所種植到心靈上最恐怖的東西。還記得小時候「匪諜就在你身邊」的荒謬口號,相類似的學校無時無刻的灌輸「每個人身旁都有個無所不在的敵人」的觀點,讓你為聯考時時備戰,不能鬆懈。這種讓病態讓初任父母成日惶惶不安,從嬰兒每月增加的體重,到何時長牙、爬行、學步,無一不想與其他嬰兒比較,稍有落後即不能釋懷;即使醫學研究證實二歲前個體發展的差別極大,統計上的多數和正常與否的關係並不絕對,但你還是忐忑不安的深怕孩子是在起跑點的那一個。

我們早已習慣性的從眾,總認定正常優秀與否是奠基在「比較」的基礎,沒有勝利就不是現實。我花了許多力氣嘗試放鬆的看待自己的女兒,總覺小有所成,但直到有天發覺自己正嘗試在比較女兒是愛自己還是愛媽媽多些時,才發出這競爭早已根深柢固的悲哀。

寫在最後

短促的一年飛也似的過去,女兒恰好在父親節的月份渡過她的生日。回顧這一年,有時好像活在天堂,看著她按著發展階段生長,每天不同的可愛面貌。當所有麻煩事都接踵而來,女兒又在憤怒之中,卻是似天堂之路長而遙遠。無論如何,感謝我的女兒、太太和家人的支持,讓我擁有這不可思議的獨特經驗,享受當父親的真正樂趣。

(作者目前旅居於美國西雅圖)

孟宇爸爸經讓你對父職是否有新的認識?歡迎台灣婦女網路論壇與網友們討論你的想法。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