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可以走得風平浪靜

by 范真琴

女性的一生中,有幾個生理上的重要關卡。首先,是邁入青春期的初經來潮;接著就是懷孕與生產;最後的里程則是更年期了。每道關卡,都伴隨著心理上極大的不安定,以及生活上相當多的轉變,與必須適應的課題。

初經與懷孕,雖有惶恐與緊張,但背後有著「我長大了」、「即將做媽媽」的喜悅。相形之下,更年期少了喜悅,只令女性感覺「自己也到了這個年紀了」。回首過往三、四十來,每個月規律報到的生理期,雖然麻煩,也有不適與不便,但代表著自己擁有健康的、正常的身體。一過了更年期,月經不來了,少了一項女性的象徵,外貌身材也逐漸老去,彷彿女性的魅力不再,心情上不免有相當的失落感。

一接近五十歲,「更年期」開始成為我們一群朋友共同關心的話題,大家也格外留意報章雜誌上的相關資訊,經常剪報影印彼此分享。我們發現雖概稱為更年期,但各人的症狀真的千差萬別。有人只是月經週期慢慢拉長,漸漸的,量變少了,不知不覺中就停經了。相反的,有人卻是盜汗、心悸、熱潮紅、失眠、易怒、憂鬱……所有因荷爾蒙不平衡所引發的身心不適全都來,自己難過不說,嚴重的還弄得家庭裡夫妻、親子關係緊繃。

至於更年期的長短,有人症狀出現的時間不長,但也有前前後後拖上好幾年的。似乎症狀的輕重、時間的長短,與原本的健康狀態、飲食營養運動的理想與否、已婚或單身、有無生育、甚或人格特質與個性……種種主客觀條件,並沒有直接的關連,即使是基因相近的同胞姊妹,也各有差異,很難歸納出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結論,也難以借鏡旁人的經驗。

也就是說,等真正邁入更年期,才會知道「自己的更年期」是怎麼樣的狀況?當然,更年期不是「病」,而是漫長的人生中一段必經的、正常的過程,但是在醫學進步、社會開放的今天,多數女性在更年期來臨的時候,選擇去掛婦科,請專業醫師來診斷,並給予適當的荷爾蒙治療,以減緩身心上的不適,以及對生活的影響。

我個人是因月經週期變得紊亂、不規律出血造成日常生活的諸多困擾,加上睡眠障礙而求診的。年輕的女醫師以她自己的母親為例,說從有更年期症狀開始,就讓母親定期服用女性荷爾蒙。這位醫師還強調,要繼續補充到老,才能確保中老年期的健康與生活品質。針對這樣的醫療觀點,我知道醫界的態度兩極。反對荷爾蒙療法的醫師,擔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主張要補充的醫師則認為,更年期後因缺乏女性荷爾蒙所導致的心血管、骨質疏鬆等等問題,比乳癌疑慮的機率大得多。

一開始,我按照醫師建議服用荷爾蒙。但數月後,經醫師檢查,發現子宮內膜變得肥厚。醫師說,這是補充荷爾蒙的正常現象,若超過一定程度,就要開刀。天啊!為了減低更年期不適而服用荷爾蒙,結果竟然是可能需要手術,還得承擔罹癌風險,實在始料未及。加上本會會訊(編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訊)上,曾刊登相關文章,提到更年期婦女所服用的荷爾蒙,許多是從懷孕的母馬尿液中所提煉出的,而那些母馬是在很不人道的環境中被飼養著,讀來實在不忍於心。種種因素,讓我決定放棄繼續服用健保開立的女性荷爾蒙。

之後也曾聽從朋友建議,吃了一陣子大豆異黃酮素,但針對這類植物性補充劑的效果,各界也有不同的聲音,可謂見仁見智。加上我不是個很有耐性與持久力的人,也就不了了之。倒是因主婦聯盟合作社共同購買之便,可以取得安全的食材,因此有機會多攝取富含雌激素的食品,如山藥、豆腐、豆漿……等,以應對更年期的需要。

而今,更年期對我已是完全的過去式,除了睡眠障礙尚待克服外,沒有「好朋友」的日子反而神清氣爽。對於即將步入更年期的女性朋友,我的建議是,以平常心對待,均衡飲食、多運動,是最好的方法。若不舒服的情形已衝擊到正常的作息,那麼也不要排斥就醫,醫師會給妳專業的診斷,在醫師的追蹤下服用補充劑,只要期間不會太長,應該都是安全的。

家中如有更年期婦女,經常身體不舒服,脾氣陰晴不定,變得囉嗦、碎碎唸,希望先生、兒女、家人,能多一份體貼與愛心。有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更年期是可以風平浪靜走過的。

(作者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