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缺錢的媽媽

by 張瀞文

如燕的母親又打電話來抱怨錢不夠用,暗示大女兒寄些錢給她。這是這個月第三次了,母親抱怨完之後,又開始抱怨妹妹跟她借了多少錢。如燕越聽心裡越不是滋味,她是母親的財庫,媽媽卻是弟妹們的財庫,錢借了妹妹,心既不安又不甘,如燕又變成媽媽訴苦的對象。她不懂媽媽既然不放心,為何還要把錢借出去?為何只想著來跟她訴苦與要錢,卻沒想過她也需要媽媽的照顧與關懷?

她的心像被無數的針刺穿一般地疼痛,母親怎麼從沒想過要疼她一些些?從小媽媽就不斷要求如燕承擔家中的責任,放著最喜歡的書不能讀,每天做著數不完的家事,還需作童工幫助家用,媽媽疼惜的似乎只有弟弟與妹妹,總是因為某件事做不好而打罵如燕,母親好像不認為如燕也需要疼惜。

但是這一切都過去了,大家都長大,苦日子不再,目前生活也都過得不錯。她卻想不透,當過去的困境都不再存在,母親的情緒卻比困苦時更加不安,所有的不安都繞著金錢打轉。

孝順的如燕從不違背母親的要求,自從三十年前父親過世,如燕就與媽媽一起扛起家庭責任,同學家裡有水有電有車,如燕家卻窮得要在半夜點蠟燭讀書,因為他們租不起房子,只好住在沒水沒電的違章工寮。

現在大家都各自成家,如燕與先生離開老家出外打拼而事業有成,並不是沒有能力供應母親這些索求,但是如燕漸漸覺得給不出來了,不想再給了,她感覺與母親之間好像不是錢的問題,她開始害怕接到母親的電話,心底有股怨忿默默氾濫,孝順的心再也壓不住那些情緒,她開始失眠,食慾不振,脾氣煩躁,動不動就對先生孩子發脾氣。

在華人社會裡,情義與情份通常用等量的貴重物質來象徵,喜慶時送金子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習慣。情與錢,在華人社會是混淆不清的,情無法斗量,卻常用鈔票與金飾的重量來計算;反之,當一個人努力計較金錢時,很有可能是在計較自己被分配到的情意的多寡,諸多爭奪財產的戰爭中,最後都會吵到爸媽比較疼愛誰?又比較不疼愛誰?計較的是情或是錢,連當事人都搞不清楚。

對經歷過動亂與困苦日子的移民華人而言,金錢更是有無以言喻的定心作用。母親其實是個極度心理匱乏的女人,過去金錢缺乏的日子,有錢就代表安定,她自然將錢化約於情感滿足與安定的象徵,媽媽一直要錢就等於不斷地向如燕要求關懷。心不能安定的媽媽只能從如燕這裡尋求安慰,因為如燕從小就是媽媽的依靠與幫手。

在當下不再缺錢的日子,擁有金錢已經不能解除母親的心理匱乏感,如果如燕依照母親的要求不斷供應金錢,永遠不能滿足母親心頭的無底洞。

母親也因為早年就失去丈夫,而害怕晚年時子女遺棄她,導致對於其他子女的金錢要求一概不敢拒絕,錢既然借了卻不能釋懷,怕女兒不能還錢令她賠了老本,又不敢去要,擔心得罪女兒,將來老病沒人要,心頭洶湧的不安只能找一直扮演支柱者的大女兒訴苦哭窮,聽得如燕的心苦得滴血。

在重男輕女的華人家庭中有一個奇特弔詭的現象,女兒被視為未來的外人,不可使用太多家庭資源,卻被父母要求要成為家庭中的支柱,特別是長女,通常都變成父母的分身,承擔了不比父母少的家庭責任,被要求為家庭做出很多犧牲。

這麼多年身為長女的如燕也被掏空了。如燕的情緒來自他長期為原生家庭犧牲,未曾得到母親的疼愛與肯定,從小被愛的不夠,也不能好好地疼愛自己,她與媽媽一樣,心理都有個洞等待被填滿。

處理眼前問題的第一步是,如燕必須改變行之有年的孝順模式,捨棄有求必應去供應母親與弟妹的金錢與物質需求,改以直接的關懷與心靈溝通來孝順母親,直達母親的心靈困乏處。因為母親並不懂自己缺乏的不再是金錢而是心靈依靠,所以依舊如同過往慣性,想用錢來安定自己的心。

安心只能靠心靈與情感的交流,金錢並非究竟。

經過我的分析,如燕打了電話給母親,談起了這幾十年母親的辛苦與失去配偶的孤單無助,母親哭了,如燕還告訴母親:「我知道你不是缺錢,是怕我們不關心你,所以向我要錢,試試我會不會不要你,對不對?你放心我們永遠會照顧你!」

妹妹過幾天打電話給如燕,她問:「你跟媽媽說了什麼?媽媽最近心情這麼好!」如燕得意地說:「沒什麼,只是跟媽媽開始心靈溝通罷了!」

(作者為身心靈整合治療團體領導人、自由作家,歡迎到四月女巫的赤道小築部落格)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