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暴力受害孩子的支持力量
一起聊聊陪伴性暴力受害孩子及其重要他人、教導孩子將憤怒轉化為維護自我尊嚴的能量
性暴力事件發生,受傷的除了當事人還有更多人
在性侵害事件發生後,受害人身旁的重要他人同感痛苦,因而需要陪伴。
幫助性暴力受害孩子轉化憤怒能量,維護自我尊嚴價值
孩子從小接受教育要保護好自己,卻在遭受性猥褻時選擇隱忍?諮商師解析小莉的故事
女人互相指責是鞏固父權的盾牌
雞排妹指控翁立友性騷擾,翁澄清記者會上推出孕婦作為擋箭牌,魏妘解析其中的性別樣貌...
同婚過後 暗櫃生活
2021婦女節前夕,我們特別關懷男跨女跨性別朋友的結婚權;同時試著從多個面向探討...
民法?專法?跨性別者結婚何去何從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結婚權,跨性別者的權益更常常是被制度所排除與遺忘。
同婚過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即便同性婚姻立法通過,浩翔訴說身邊難以實踐結婚權的同志處境。
同志結婚,也需要「姻親」嗎?
要同樣擁有「姻親」規定,同婚才是「平等」嗎?還是我們其實可以有不同的婚姻樣貌?
兒少網路性誘拐比例高 數位時代家長的新挑戰
寒假期間,兒少上網安全備受關注,怡瑾、芳芹、寧逸從實務經驗分享因應之道。
娘炮 霸凌 抵抗策略
因為性別氣質差異衍生的霸凌事件,受害者如何抵抗或翻轉認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