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暴走,聽聽孩子的聲音
現代婦女基金會社工群目睹孩子在父母高壓衝突過程中受到的傷害,日前共同出版《爸媽不...
當孩子的好榜樣
長期陪伴高衝突家庭,或已進入訴訟程序、離婚的當事人與孩子,目睹孩子夾在爸媽衝突之...
別讓孩子成為「球球兒」
夫妻的戰場,經常從家庭延伸到法庭。美薰歸納出三種離異父母的NG型態,提供爸媽們自...
從史丹佛性侵案看台灣司法系統仍待努力的空間
史丹佛男大生性侵案判刑6個月,引起全美社會質疑與憤怒。台灣防暴聯盟近年來致力提升...
性,迷思無處不在
日常生活裡、法庭上處處充滿性的迷思,酒後遭性侵,週遭人指責妳,女人該潔身自愛;法...
「偽男友」在台灣
偽男友是什麼?怎麼樣辨識偽男友?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根據服務12-18歲性侵害...
不可不知的四大性迷思
桃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瑞庭整理出常見的四大性迷思,特別指出即便是言行開放,任何人擁...
理想的性侵被害人劇本,根本不存在
性侵被害人一定會反抗?一定會有強烈情緒反應?沒有呼救還算被害人?許多司法官仍存有...
積累性別暴力在地學習與智慧──寫給輔大心理系巫同學
由於朱同學聲聲這句「受傷的感覺是真實的」,召喚出Amy隱藏20年的祕密,Amy期...
性私密影像外流在台灣
婦援會和台灣女性影像學會分享4篇文章,分別從克莉絲.錢伯斯一案談復仇式色情、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