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篇一】輔大性侵案反挫性別平權運動
by 何旻燁
受到外界高度矚目的輔大性侵案調查報告終於在2016年11月底出爐,並送輔大教評會,等待系、院、校三級三審後公佈最終懲處答案。不管結果如何,輔大性侵案對社會投出的震撼彈,宛如在每個人的內心炸開了一個大洞,進行對於性、性別與權力的思辨;從性平法實施13年的角度來看,輔大性侵案或許是大開倒車;但若從社會演化的角度來看,對於始終無法開啟性的社會討論的台灣社會,卻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關於對體制的衝撞永遠具有爭議)。
足堪列入性平史重大事件的輔大性侵案(輔大性侵案懶人包),2016年5月29日透過當事人男友朱生在臉書披露後,足足延燒了將近半年,當中涉及的團體及當事人之多,游走法律邊緣與涉及諮商方法論的模糊地帶之廣,不但前所未見,也在社群媒體創下言論自由界限的爭議範例,可惜的是,在校園性侵案處理流程的缺失和性侵諮商輔導方法論的爭議之外,主流媒體中的公共論述較少談到關於性侵迷思的各種面向(不反抗就不是性侵嗎?),也沒有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探討性態度形成的社會文化成因(男主動女被動的背後原因),並開啟重新形塑的可能(就是可自我表意的性態度,yes meas yes , no means no,女性可做公開的性表達,而不被視為淫蕩),反而似乎造成更加恐性的社會氛圍。
輔大性侵案曝光後,媒體沸沸揚揚報導,而利害關係人輔大社科院院長夏林清、以及大多由他的子弟兵組成的人民民主陣線人士也頻頻出招,包括夏開記者會自清、而輔大心理系當時的系主任何東洪也要求朱同學和當事人巫同學,出席輔大心理系舉辦的內部小組會議,進行所謂的民主對話,意圖釐清朱生貼文中的疑點,並要求兩人收回對夏林清吃案的誣衊,夏的學生及支持者也紛紛撰文投書媒體,為夏平反及叫屈。
這期間也引發多位網路名人為文反擊,包括作家張娟芬、楊索的一系列撰文、作家王丹、南方朔、陳芳明也為文評論等,然而不管外界批評聲浪再大,夏林清始終認為自己被誣衊吃案是性侵案的案外案,因此不受性侵案不得公開傳播的禁令所限,大方在政論節目大談自己的無辜,最後整個事件在巫同學對夏林清及輔大親友的一封公開道歉信中嘎然畫下句點,卻引發外界更大的譁然。
到底巫同學是否是發自內心的道歉,還是因為集體的壓力使然,外界不得而知,然而據了解,這樣的舉動也引發許多曾被性侵者的創傷反應,認為被性侵者舉發整個事件的代價太過巨大。而在事件爆發後唯一公開召開記者會的勵馨基金會,鎖定諮商方法論和違反性平法程序對夏林清提出質疑,並譴責教育部和輔大在整個事件中的不作為。
在輔大性侵案揭露後的論戰中,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被害人巫同學的聲音愈來愈微弱,甚至被掩蓋,當她終於打破沉默,親自在網誌上訴說她被性侵後的幽微狀態,目的並不在於毀掉一個系所或學校的名聲,或一個一代宗師的地位;而是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被承認及被理解。但身為輔導學生的師長們,卻忙著撇清與辯解,急著召開座談會和所謂的「民主對話」,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傷痛,只在意自己是否名譽受損。
以勵馨基金會從事將近30年的性侵被害者服務的實務經驗看來,性侵被害者的復原有三個階段:
- 建立安全感,恢復被剝奪的權利和控制感;
- 轉變創傷將其融入生命經驗;
- 重新融入社會。
每個人歷程長短不一樣,但需由被害人自己發動、選擇,如果安全感沒有復原就直接進入其他階段,容易激化更複雜的創傷反應。而輔大心理系強調的性解放建構的性侵害論述,只是一種理論,不應該強迫被害者接受。在被害人創傷的急性期,也不適合以「不要踩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上」,對被害者進行培力,因為任何培力都必須奠基在承認受害者傷痛的基礎之上,否則只會造成二度傷害。
除了心理諮商方法論的爭議之外,輔大心理系在這次事件中也引發許多性平法的爭議,根據「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第19條規定:「經媒體報導之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應視同檢舉,學校或主管機關應主動將事件交由所設之性平會調查處理。疑似被害人不願配合調查時,學校或主管機關仍應提供必要之輔導或協助。學校處理霸凌事件,發現有疑似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情事者,視同檢舉,由學校防治霸凌因應小組依前條規定辦理。」
因此,輔大在性平會架構之外又多設立一個工作小組,是否有其合理性與適當性?另外,進到性平機制的調查案是否會引起另外一種權控關係?當性侵案被申訴後,當事人反而被系上師友組成的工作小組檢討,公審,這當中是否存在不平等的權力結構?此外,性騷擾也包括性別歧視,當有人公開在網路上或形成輿論時提到「酒後亂性」、「踩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時,就疑似是一個性別歧視的案例,輔大校方和教育部都應該介入調查。
此案的委外調查報告已於2016年11月底經輔大性平會通過,並送教評會繼續進行三級三審,由於事涉對輔大前社科院長夏林清、輔大前心理系主任何東洪等人的懲處,因此校方不願公開內容,然而除了被害人在揭露被性侵過程中遭受到的身心傷害,是整個社會環境必須去檢視及反省的;此外,夏林清在整個過程中的處理方式,或許有很大爭議,然而那些攻擊她的言論,一樣充滿了性/別暴力,性平運動已進行了將近30年,這樣的性平文化水平,仍令人感到怵目驚心。
(作者為勵馨基金會媒體專員)
相關新聞
我們一起來關心2016年性別人權的發展。文章如下:
@女性人權篇
@同志人權篇
@同婚修法篇
@人身安全篇
@長期照顧篇
@托育政策篇
@新移民篇
@媒體識讀篇
延伸閱讀
- 與三黨總統候選人性別政見對話──2015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 別讓查某人不開心–2014年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 「馬」的事件簿–2013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 為馬政府上12堂性別教育課──2012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 作伙體檢馬政府的2012性/別政策
- 2011台灣女性處境,老娘說了算–2011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 拼出台灣女人的生命地圖──2010年度性別新聞整理
- 2009年被忽略的性別新聞
- 給青春期兒子10封信─與e世代談2007台灣性別新聞
- 給青春期女兒11封信─與年輕世代談2006台灣女性新聞
- 2005年度婦女漏網新聞
- 開啟2004潘朵拉寶盒
- 前瞻2004,查某人嘸免驚
- 2002台灣查某照相本子
- 女人的10個大夢
- 千禧年女人故事狂想曲
- 向2000年女權說聲: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