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開好了

by 胡敏華

刻板的性別角色

「我女朋友好獨立喔,讓我覺得沒什麼成就感」!

「他都沒打電話來耶,我寄e-mail給他也沒回,這樣我可以先打電話給他嗎」?

「男女朋友不是假日都要在一起嗎?他為什麼寧可去打球,都不陪我」?

「我想送她回家,她說怕被媽媽發現;不送她回家,她又怪我說不夠愛她,女生真是麻煩」!

校園裡的愛戀與成人世界一樣,充滿了各種僵硬的規則,一旦男女同學湊成一對,傳統刻板的性別觀念即刻運作,而週遭好友也自動將雙方的言行舉止與思考分類-男主動女被動、男送禮女收禮、男堅強女嬌羞、生日的小禮物與情人節的鮮花巧克力不能少……,即使平時不是這樣個性的人,似乎也在「自動化分類系統」裡不得不如此照著做,否則便會引來各種「愛得夠不夠,真不真」的揣測。在諮商室裡充滿了這樣的疑問-用單一標準來衡量身邊好朋友或親密伴侶的表現。我無法忽略他/她們的問題,因為,如果現在不學習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同時認識感情表達的個別差異,將來還是可能陷入「他/她不夠愛我」的困惑裡。

拒絕與追求

「他昨天跟我告白了,我要不要接受他呢?」

「他一面說我們還是好朋友,一面又疏遠我,早知道就不說了!」

「要不要告白」、「決定當誰的男/女朋友」、「怎麼拒絕」等在校園裡是很普遍的疑問。在我們的文化裡,「愛」常是無法言語的!明明喜歡一個人,卻要裝成不在意;明明欣賞對方的某些特質,卻不敢讓他/她知道。好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是很羞恥的事;甚至表達之後深恐對方不領情;再不然就請出「愛或喜歡量表」來決定自己的感覺!

難道孩子們只能透過量表上才會知道自己的感覺?欣賞或喜歡或愛難道不能是生活中不斷探索的主題嗎?表達愛慕T追求T接受或拒絕T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或自艾自憐,孩子們在這樣的過程中被制約了!情感的表達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會只是順時鐘方向而已。在這些疑問裡,孩子們其實可以學習正向的自我概念、表達對別人的欣賞、思考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伴侶、了解並尊重每個人的情感需求與界限等。我想,比起判斷這是愛或喜歡,然後給他/她一個理由說那只是『暗戀』,這些課題來得更重要。

改變、守貞與分手

「我為了他重考高中,每天通車一個小時來學校,他為什麼說變就變?」

「她哪裡比我好?我都可以熬得住不去吵他唸書,為什麼他不能耐住寂寞?」

「我已經奉獻了我的全部,他怎麼可以忘記他的承諾?」

很浪漫幼稚的想法嗎?我卻覺得孩子們是那麼真誠!在他/們人生最初的愛戀裡,願意費盡心思去經營與人的「關係」,其實是值得鼓勵的;在成人世界裡,如果我們也願意努力相信別人,世界不會如此冷漠!

所以不要只是統計他/她們的婚前性行為比例;不要只是公佈他/她們性態度的開放程度!不要罵他/她們一天到晚講電話,不要看了他/她們割腕跳樓的消息只會嘆氣,也不必怪他/她們三更半夜不睡跑到人家樓下等著挽回,更不必氣他/她們朋友之間傳話、傳簡訊、出餿主意愈搞愈亂!只要願意了解他/她們渴望被愛與疼惜的心情;願意陪伴他/她們改變之後的辛苦,同時提醒他/她們不變的真諦只是珍惜瞬息萬變的當下。

佔有與嫉妒

「害怕改變」通常也伴隨著佔有、擔心與嫉妒,時時刻刻不放心、擔憂別人有一天可能離開–

「他每天晚上都要問我在哪裡,很煩耶!」;「我只是關心她嘛!只要跟我說我又不會干涉她。」

「我只是想要他多陪陪我」;「可是我也需要跟其他朋友相處啊」;「朋友也包括其他女生嗎?」;「那是同學也不行嗎?」–對於每個假想敵都是戒慎恐懼的心情!

我喜歡推薦孩子們看《朵朵小語》,他/她們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觸:「愛不是佔有,而是自由;因為愛裡不該有恐懼,所以擔憂別人有一天可能離開你的那種感覺不是愛,只是恐懼。一個心存恐懼的人不會懂得愛,而且你的恐懼將累積負面的能量,你愈恐懼的事愈會發生。因此,真正的愛不僅是釋放對方,祝福他/她自由發展生命的旅程,更重要的是釋放自已,清除內在種種負面的情緒。」

也許透過這樣的討論與分享,也許隨著人生經驗的累積,孩子們終會發現「愛情」是從觀照與悅納自己開始,讓自己與所愛的人有更多元的可能性;而非找一個人彌補自己的殘缺。

花都開好了,你準備尋訪他/她們的秘密花園了嗎?

(本文節錄自《校園現場‧性別觀察》,蘇芊玲、蕭昭君主編,女書文化出版)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