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投結束,回望飄洋過海來台的美國反同勢力

by 木川

很高興能受邀為《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以及你所不知的性傾向扭轉治療》寫推薦序,雖然本文篇幅比較像是導讀了(笑)記不得第一次逛到 Orange’s Review 的時間點,可能是 2004 年 the L word 播出,或是 2002 年 BBC 接連推出 Sarah Waters 小說改編的拉子迷你影集。10多年來,針對女同志為主的影視和文學作品,Orange 筆耕不輟、旁徵博引,如今這本書不僅剖析原著小說、改編之處和電影文本,更花了四成的篇幅細數「性傾向扭轉治療」(conversion therapy)在美國的前世今生,於公投結束滿月餘的此刻,讀來令人心驚,卻也踏實補足了 LGBT+ 社群需要的運動歷史知識。

1969 年石牆事件,同志社群在極度汙名與壓迫下,起身反抗反撲的歷史鏡頭。網路截圖

自己一直以來也關注 LGBT+ 的影視作品,影片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也蓬勃的大眾藝術形式,許多小拉小 gay 可能是在屏幕閃爍的電視機、電影院的大布幕,或手機的 Youtube 頻道中,第一次看到喜歡同性的一種可能或角色,成為成長過程中認同的媒介,或在影像創作的獨立自由裡,讓各種溢於常軌的次文化和關係的想像,得以自由馳騁——那是貼近自我的私密時刻,也是檢視、感受一個國家或文化裡,是否存有同志伸展的空間。

美國來的福音教派——聖經絕對無誤

身為一位業餘的社運工作者,我從 2011 年參與熱線志工,後來也在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幫忙,正好見證了反同的天主教、統一教和基督教基要派(Christian fundamentalism),一路從輔大神學院、真愛聯盟、護家盟、信心希望聯盟(政黨)、下一代幸福聯盟等各種變形盟,從反婦女墮胎、反懷孕青少女受教權、反性平教育到反婚姻平權,可說性多樣社群想在公民權或人權上有任何平等訴求,都是他們反對、貶抑的對象;行至今年的「愛家公投」,則在台灣人權史上寫下最惡名昭彰的一頁——至少 9 名同志自殺身亡、2名自殺未遂、23件霸凌(新聞報導同志基督徒公投後自殺身亡 教友辦告別禮拜追思)。如果以台灣人口來計算,約佔 5%、共 115 萬人的 LGBT+ 族群,承受公投期間惡意的歧視流言,及公投後被量化的惡意票數所傷——後公投時代的同志們,或多或少內心都多了一塊創傷陰影。

而這一切追根溯源,可見台灣的基督教信仰(包括反同作為最積極的靈糧堂、浸信會、行道會、中南部的長老教會等等)受當代美國福音、靈恩教派影響之深,特別在美國經驗裡,福音派主動結合保守的共和黨勢力,積極介入反同、反墮胎的公共政策,倡導信徒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以確保社會不背離聖經真理。

最初的美國移民本是對歐洲壓迫不滿之人,他們不滿日漸腐敗的教會系統、失去信仰激情的教義解釋,在霍夫士達特(Richard Hofstadter)所著《美國的反智傳統:宗教、民主、商業與教育如何形塑美國人對知識的態度?》一書中,他花了三章的篇幅討論 18 世紀以來的美國基督教歷史,以及基督教對現代性的反抗。該書譯者、專精西洋政治思想史的陳思賢教授在導讀裡提到:

十八、十九世紀美國宗教最重要的現象就是福音主義(evangelicalism)與振奮派(revivals)的出現,這些都強調信仰的感性面向,也就是作者所稱的 religion of the heart。這樣的信仰方式很適合於在艱苦中掙扎、奮鬥求生存的拓荒者,他們沒受什麼教育,沒有深究神學名詞或教義爭議的興趣,只企求福祉與恩典,只尋求心靈上的支撐與慰藉。於是他們歡迎簡單直接訴諸情感的宗教方式:平易親和的牧師與簡易振奮的講道,「與智識愈近,離上帝愈遠」。作者認為,這種下了美國「反智」傳統的第一個種籽。

《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書籍封面。木川提供

回到《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書中「基教派是怎麼回事」一節,我們可以看到教會高舉「聖經絕對無誤」的信念,奮力抵擋啟蒙理性的現代化浪潮。該節提到 1925 年著名的猴子審判(Monkey Trial),當時美國田納西州頒布法令,禁止在高中課堂講授「演化論」,因為演化論違反了聖經的教導,高峰時禁令甚至擴散達十幾個州。這一起演化論的學術自由戰爭成為長達半個世紀的訴訟大戰,不少捍衛學術自由的老師紛紛投入戰場,最終成功。

於今看來,和反對性平教育一樣,吾人覺得荒謬,但公投期間各種無限滑坡的觀點和推論,造謠抹黑的背後正是教會被挑戰的權威——在「教會習於管控性與婚姻」一節,作者指出,中世紀以來透過將婚姻限縮為教堂舉行的公開婚禮才有效、限制性交對象為已婚配偶,甚至有些極端教派還會限制性交姿勢,而天主教直到 80 年代才解禁離婚等等。然而,當教會高舉性道德的大纛,包括致力於性傾向扭轉治療╱輔導的代表組織「走出埃及」,卻爆發各種性醜聞:有大量的天主教神父利用權勢對弱勢孩子進行性騷擾與性侵、自稱已經「脫同轉異的後同志」卻雇用男妓等等,正好顯示了「打擊異己」的同時也距離信仰越來越遠。

另一方面,作為道德保守主義者的教徒們,以及這次公投中,他們利用恐懼所召喚出的同路人,正好是一群不願被改變、想要守護現狀的人們。董籬在〈為什麼合理的事不被接受?一份反同族群的側寫〉一文中有精彩分析:

保守主義者真正守護的是現況,而不是傳統。所以過去已經被淘汰更新的現況,他們也會守護。

然而為什麼不能改變呢?這也不是幾個月的宣傳造成的影響。他們的人生從小、從上一代、從整個家族的興盛開始,就是根基於對現況的適應、有效率地跟隨與投入現況、給予現況期待的價值與得到回報建立起來的。⋯⋯而這也同時是為什麼他們的資源和實力永遠都會很強大的原因。⋯⋯每一項他們都優先考慮在現行運作裡面得到這個系統給予的回報,而不是去改革這些系統。同時他們成長的家庭環境,基本上也都是靠這個方式的運作發展起來的。所以也不要以為只有老人是他們的主力,每一個年輕人,都有機會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因為他們不是傳統,而是保守。保守並不是一種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老的東西。相反地,他們永遠是最重視當下既成事實的人。他們從中得利並且成長。而且他們其實會與時俱進。事實上他們相當的靈活,因為他們的核心不是一件事的論述有沒有發展到得到認同的程度,而是現況成為什麼樣子,他們就守護那個現況。

於是福音派雖然抱持「聖經絕對無誤」的信念,但面對現代化的社會,他們也更積極融入傳教,利用大眾傳播媒體和細密的組織動員來發揮影響力,並且不斷細緻化宣傳的語言和手法,鞏固信仰。教會組織裡不乏各行各業的高知識份子,在「聖經絕對無誤」、以明星牧師的魅力型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為依歸的前提下,各種專業都為了被創造出來的共同敵人——「非異性戀」——投入反同聖戰。

作者認為,生活中的自己永遠是最好的性別展演者,畢竟隱身之人是無法為自己爭取平權的。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反同是門好生意——必須被矯正的「不快樂的同性戀者」

回過頭來看這次公投後,公民社會對民粹暴力的反省(相關討論),面對無知、盲信,堅持真正的科學精神與思辨態度,即便緩慢,智識往往是最有力的武器。本書描繪從德國到美國,60 年代開始,精神醫學史如何成為「同性戀入病化」的歷史,透過偏頗的研究取樣,被預設為「一定不快樂的同性戀」成為需要被矯治的對象,包括行為治療、電療、前額葉切除手術等等,搭配透過電視節目大肆宣傳同性戀是一種疾病,直到 1969 年的石牆事件,同志社群終於在極度的汙名與壓迫下,反抗反撲。也多虧認真嚴謹的學者提出反證的比對研究,終於促成美國醫學會在 1973 年將同性戀除病化。

不幸的是,八〇年代英、美等國爆發了大規模的愛滋病疫情,而政府對愛滋的污名化、沒有給予妥適的藥物預算等等,加劇了愛滋病患者的死亡,而這一切正好又回到「反同是門好生意」的主軸上。六〇年代的美國自由奔放,反越戰、嬉皮、性解放運動等等,高張個人的主體性,卻也讓作為美國保守派代表的基督教信仰者,感到憂心,其實面對現代社會朝理性、啟蒙、道德解放的路線,基督教自詡為道德的守護者,在這一百年來不斷遭受挑戰。

如同本書「涉入政治的福音派」一節中所提到,1977 年奧克拉荷馬選美皇后,同時也是流行樂歌手和多項全國品牌代言人的 Anita Bryant(安妮塔布萊恩),成立了 Save Our Children(拯救我們的孩子),透過連署和公投阻止了同志平權法案,讓保守教派「發現反同是凝聚教徒的最好招牌」,曾任教派發言人的 Rob Boston 評論道:

大部份美國人支持墮胎。沒有人相信境內的共產黨是威脅。攻擊女性主義,等於和半個美國作對。但是同性戀?安妮塔.布萊恩證明反同真能吸金。

保守教派體認到與其對抗人數眾多的女性主義者和黑人,不如鎖定少數又罪孽深重的同志族群,成為主要敵人。從基要派到福音派,在「聖經絕對無誤」的前提下,加上強調靈恩的激情,簡明易懂、類似行銷的宣教手法,幾乎讓聖經的詮釋失去嚴謹的考據派懷疑主義傳統,牧師成為不容質疑的話語掌權者。

於是上帝創造的都是異性戀,基督徒應該憎惡上帝所厭惡的,所以要一起譴責同性戀。同性戀的形成有各種後天因素,如同吸毒、酗酒者,因此可以透過各種矯正方法(輔導、歸正、醫治等等)來加以治療。宗教之外,再輔以根本沒有原創研究的偽科學,讓最原始的歧視、偏見與仇恨,也有了「進步的外貌」。

性傾向的矯正/扭轉,也隨時間一路演化,話術越來越細緻,從把同性戀轉變為異性戀,接著是「同性戀罪孽的相反不是異性戀,而是聖潔」,後同志、跨虹者於焉出現,而公投裡最新的說法是:「我們不歧視同志,我們也接納、牧養同志,然而我們反對改變婚姻制度。」將異性戀與同性戀在法律與權利上,分而隔之、差別對待的背後,仍是不放棄同性戀應該改變,不管是和異性戀結婚,或自我閹割成為禁慾者。然而,本書例舉了眾多致力於脱同事工的組織,如何醜聞纏身、分崩離析,把扭轉治療當成積聚財富的方法,同時當被扭轉的對象越來越小,甚至有 5、6 歲的幼童,這些被家人帶去扭轉、治療的同性戀與性別氣質不明者,許多因為自我認同的同一性遭到攻擊與裂解,最終自殘、自殺,血淚斑斑,何嘗不是一次現代的獵巫行動!

不幸的是,有偏見的學者、保守的政治勢力,加上福音派教會,新世紀的「三位一體」,讓脱同事工成為美國全國連鎖經營模式,進而在 90 年代跨國輸出到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等地。即便美國的「走出埃及」已經解散,然而「走出埃及全球聯盟」(Exodus Global Alliance)已在 17 個國家擁有超過 400 個脱同事工,包括台灣的走出埃及也成為各大教會「認識同志」的主要窗口和捐助對象。

由新加坡 3:16 教會擁有的 TrueLove.Is 網站,整個網站充滿了六色彩虹、設計清爽,「關於我們」也以中性語言寫著「我們提供給想多認識 LGBT 議題的基督徒,相關的故事和資源」。然而網站內容仍不脱「同性戀是可以被改變」的脱同事工,本張截圖就是報導在台灣舉辦的「第一屆國際跨虹節」,後同志、跨虹者的根本就是反同,換湯不換藥。木川提供

2018公投結束後,同運如何成為戰勝歌利亞的大衛?

回望美國的歷史,放眼台灣此刻,當然我們有自己的獨特脈絡:雖然沒有普遍的基督教信仰傳統,儒教文化、黨國餘威卻是道德八股的保守沃土。90年代的經濟成長帶來相對開放、自由的風氣與平權進展,然而當下全球經濟衰退的緊縮,極右勢力復甦,國族主義與排除異己成為「恢復正常秩序」的選項。中國的專政極權與裙帶資本主義發展,「維穩」與「經濟至上」特色正是保守勢力所愛,加上假新聞與網軍擾人心戰,社會因為被操縱的社群/媒體更顯對立,失去民主對話的空間;而趕上時代潮流的科技財閥王雪紅等企業主對教會資本的鉅額金援等等(媒體報導),相比於美國,台灣仍不夠完善的宗教財團法人的組織與財會法規,都讓原本深入社區的教會,更有機會和資源以傳教之名夾帶偏見、歧視之實,譬如我家附近的教會,公投期間掛著愛家公投的宣傳布條,公投過後換成社區關懷協會的旗幟。

公投結束後,面對反同基督徒以優勢的資金和人力,進行的宣傳戰及政治勢力的拉攏和佈局,我們要如何集結自由派基督徒和公民社會的理性良知,在學術、政治和對人的解放上,力抗強敵?當教會採取了更多現代化手法的同時,勢必有一部分高尚的道德情操被腐蝕,同時懷柔、高壓的手段也將更進化。面對民粹的愚昧暴力,以及「相信人」的民主政治,我們又該如何自處、保持信念?畢竟這次公投我方也有三百萬票基本盤,還選出了二位出櫃市議員和眾多小黨盟友,如同美國在川普強人之下,2018 年的美國期中選舉也選出了一百多位女性議員、LGBT+ 身份的州長和參眾議員,族裔、信仰和認同堪稱多元(新聞報導)。

無論如何,外顯或隱晦的反同運動並不會因為同性婚姻合法化而結束,而生活中的自己永遠是最好的性別展演者,畢竟隱身之人是無法為自己爭取平權的。感謝 Orange 寫了這本書,如果運動田野之事不在權力者的歷史選掇之中,就讓我們自己書寫自己的歷史、長出力量與傳統;讓現在點滴累積起來的突破,也能成為未來生活裡的理所當然。

(作者現為 NGO 工作者,遊走各種同運組織與服務之中。人生無難事,唯安身立命爾。不論外在物質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有永恆的靈魂難題。經作者同意,本文同時發表於共筆部落格Queerology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