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母親與她的婚紗

by 網氏

對許多女生而言,披上白紗,想像自己有如童話公主般,與心愛的人步上紅毯,開始譜寫一齣齣浪漫幸福的記事本;自西式結婚儀式引進東方後,婚紗自始隱喻著夢幻與浪漫。

《那個春風微拂的美好年代:母親節照片展》為時尚與人形主題空間、紀物書館的長期計劃《漫遊時光》第一站,目的為藉由台灣人物老照片的蒐集、拼湊出屬於台灣各時代的風華。2017年的展覽主題為2000年以前的「婚紗」。康傳榆提供

踏入婚姻,在過去,是台灣女性唯一能夠選擇的人生路途,穿著「婚紗」,象徵了身分與角色的轉換。隨著社會變遷與教育水準提升,女性擁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婚姻在人生的排行中,不再是必然的選項,儘管如此,婚紗依然被賦予某種幸福的符碼。

另一方面,由於性別教育運動大力推展,男、女同志陸續出櫃,婚禮上開始出現男男伴侶和女女伴侶,對於婚紗的性別意識也隨之翻轉:男性穿白紗、女性穿西裝……,也有部分設計師與青年次文化社群開始倡導中性或無性服裝,使得近代婚紗的意涵超越了性別二元框架。

隨著同志社群陸續出櫃,婚紗的穿著也翻轉性別框架。圖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資深研究員呂欣潔與伴侶陳凌的婚禮。呂欣潔提供

紀物書館」這間以時尚與人形為主題的空間,2016年成立時,與開幕茶會同時進行了一場《那個春風微拂的美好年代:母親節照片展》台灣人物老照片蒐集計畫,今年的展覽主題則鎖定「婚紗」,邀請到21位美麗的媽媽、54張涵蓋婚紗沙龍與婚禮側拍等精彩照片。本期網氏,邀請「紀物書館」幕後管理員之一康傳榆述說策展的種種,邀請妳/你跟著媽媽們的回憶踏足不同時空,發現原來社會經濟狀態會影響新娘禮服更換的套數、認識傳統習俗如何蘊含當下文化軌跡與祝福。

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