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邊小事到治國大事──台灣主婦社會參與的這25年

by 陳來紅

有幸全程參與台灣解嚴之前後,與台灣主婦開始社會參與的全程。回憶起參與的早期就想過:有一天幸運還活著,我將是可以做為台灣主婦社會參與,這歷史經過的見證者。這一天竟然飛也似的到來,頃刻之間思緒洶湧,要說起這個因為低薪需雙薪化而日漸消失的族群「家庭主婦」25年的社會參與,竟然有不知如何下筆之遲疑。

台灣主婦社會參與的這25年,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息息相關。

主婦站出來、合作力量大

主婦聯盟以一顆媽媽心25年來守護台灣社會始終如一。圖片由主婦聯盟合作社提供

1987年1月6日主婦聯盟成立,我在婦女新知基金會的極力推薦下,3月24日踏進這組織至今,觀察著當年每月以500人速度增加的社團,有著無比的社會潛力得以成就很多任務與理想。果然,如同資深媒體人楊憲宏所說:「女人之間很難合作,一旦能夠合作起來,還有甚麼能難倒她們?」主婦這個社會角色也有其優勢,如同郭力昕教授說:「這個默默在家中主婦,一但對社會不滿而憤怒站出來,無論其如何兇悍!這個社會都會同理她們的主張,並支持她們的做為。」

以階段性來區分屬性是可以看出做為專職家庭主婦與兼職主婦的不同。兼職主婦的社會參與,受限於工作,大都以捐款或任務取向的參與。專職家庭主婦的社會參與以其屬性和階段性差異而分:

  1. 成長階段──以教養所需的成長課程,學習母職為主。如袋鼠媽媽讀書會,父母成長班等等。
  2. 服務階段──以進入學校說故事,或種種志工服務為主。或進入社團服務,參與形形色色社團的任務分工。因著服務所需的學習,跨越了主婦角色需要,而因應服務社團的需要。
  3. 改革階段──隨著兒女的成長發現社會有待改革之處,而參與了社會運動;或隨著個人時間的增加,選擇了關心的社會議題,如環保、婦權、消費、教改生態、農業、文化、老人、兒童,全心參與社會的改革。
  4. 治國階段──改善體制或建立制度或影響決策的努力,其實是從改革到依定程度的必然地位。有了在決策現場的發言權,讓主婦更深入的了解民間的處境與需要,督促或遊說或走上街頭抗爭,心中的目標是為了理想國度的創造。

參與,生命的自由與自主選擇

要踏入職場或參與社會,做為現代的家庭主婦,可已有多元的機會與彈性的選擇。有社團的好處是「創造」!如早期缺乏媽媽成長的機會與空間,成立袋鼠媽媽讀書會,雖至今沒立案,但目前新北市或全國各地的媽媽讀書會,都能靠著群策群力而有了場地課程與互相支持的團體。早期北市的主婦喜歡故宮的古物,為此我去故宮遊說,而成立故宮解說員的育成制度,這些古物的愛好者不但有了深度學習的機會,也因解說而常常親近古物。

從身邊小事到治國大事,台灣主婦社會參與的這25年,可說是空前的熱絡。因著時局的變動,因時代快速的變遷,因著氣候變遷的災難頻傳,未來的社會參與將是分工更細,更需深入與專注。隨著主婦生命階段的條件,在時間與經驗上,是有利於主婦的選擇,社會參與的好處是厚植個人的做事能力,需要進入職場時無需適應,無經濟匱乏願意回饋社會。讓我不禁期許:主婦的終生參與社會非夢事吧!

(作者為袋鼠媽媽讀書會創辦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創會秘書長、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創社理事主席。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月刊第102期p8-9)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