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學夢

by Asian

我的大學時期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文學現象,一是我上篇提到的四月天民初風(據說後來有文學劇的說詞出現),第二件則是「網路小說」。

「網路小說」之所以會引起大家的注意(當時甚至引發了文壇的恐慌),其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網路小說」使用的文字極為口語化和生活化,就是當時我們時下年輕人常用(用的出來的詞句)的話語,以至於可能會破壞了文學創作在畫面想像及文字堆砌的藝術表現力。想想,「徽徽,我上不了岸了」這種文藝腔怎麼可能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對話(所以我當時真的很相信,只有民初人才會這樣說話)。

依據我的看法,「網路小說」其實就是小說,只是買單的人不一樣罷了。此外網路小說作家的出道歷程,也與我們所熟悉的五六年級作家有著很大的差異(四年級以上幾乎是前輩我不熟),一般網路小說的作者都是先將其作品貼在網路上(當時應該是BBS)而且是分集貼上,當吸引到一定的讀者之後,出版社才會進一步去溝通版權出版。這和所謂的從文壇出道,完全是兩條不一樣的途徑,也就是說網路上的作者通常是先產生了一群讀者(粉絲)追捧,而後才成為作家的;而文壇系統則是透過所謂的比賽機制(文學獎)及編輯流程來揀選出好的作品及寫手,進而發掘出所謂的新銳作家,讀者買不買單書出版之後再來看看。

所謂的文藝青年,在學生時代都有參加過文藝營的經驗,通常一般人參加應該都是先讀過很多文學作品,進而引起也想自己寫寫看的念頭,而後投稿校刊或參加校內文學獎,在一次次退稿及不停的累積自己作品的過程中,興起想透過文藝營接觸到那些所謂的當代專職作家,藉此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於是就報名參加了。但我的原因卻跟大家很不一樣,在〈那一年我也讀過詩〉文章,我提到,將我推入文學世界的是在公視文學大戲《人間四月天》裡飾演林徽音的周迅,但在我參加文藝營之前,(金庸、倪匡不算)我其實只讀過兩本當代小說(不過中外文學名著倒是讀過不少);一本是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另一本則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註一),前者是由於當時台北街頭的咖啡店很多,我很想知道傷心咖啡到底有多好喝,讀完之後只覺得原來不是咖啡好喝,而是台北人的傷心事實在是太多了(註二)。

Reading Month. Photo by pcchang

我當時參加的文藝營(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是由某家報社所主辦,共分為小說、散文、新詩及報導文學四組,全程免費但是是採徵選制,我當時選擇參加的是小說組,因為以上四種文體我只讀過小說,但當時我連小說都沒讀過幾本怎麼可能寫篇小說去投稿?好在主辦單位的承辦人員是我學姐,學姐說由於有位學員臨時不能參加所以如果我想參加只要之後繳交一篇心得給她就好,所以後來我就得以以特別後補的身分遞補進小說組了。一到了現場我才知道我被學姐騙了,原來我的學伴們並不知道我的身分是臥底,而是認為我也是台灣的新銳作家,所以起初一見面大家都紛紛詢問我最近參加了什麼文學獎,讀過什麼小說,好佳在我個人的口才真的不錯,也就隨便找了些理由胡謅了過去。文藝營活動一切都是很文藝的,上課都在討論寫作的技巧和評論作品的理論,課後的聯誼活動居然是小說接龍,上課的老師都是當代一些名家像是余光中、平路、羅智成等…,老實說我當時一個都不認識,而且因為余光中老師是當時中學課本的作者,我還以為他是民國初年的人。

而我就是在那個時候遇見了小香,報到當天她穿著一件連身的白色洋裝,連鞋和行李箱都是白色的,再加上她半夜來敲我的房門約我一起去7-11時,我又知道了她有先天性的心臟病和習慣半夜12點過後才到便利商店去買東西的習慣,間接加深了我對她的好奇。之後我知道小香是一位網路文學作家,在遇見她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了她是我的徽徽,之後我們成為了所謂的文友,為了靠近小香的世界,在回學校的當週,我把我所有當學期的選修課和通識課全部換成了和文學有關的課程,週末沒課時或半夜,我開始到誠品(當時只有敦南店)報到開始把當代名家那一櫃的作品從第一本讀到最後一本,而且在每本讀完之後我都強迫自己寫下500字的心得感想,於是張愛玲、張大春、駱以軍、成英姝、阿城、鍾文音、夏宇……開始出現在我的世界,我成了名符其實的文藝青年,也認識了越來越多文藝界的朋友,這和我後來有機會擔任編輯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而小香呢?在我與她筆談的一年之後她突然音訊全無,後來我在電視上的一則新聞看到她自殺未遂,據說是因為和某位同出版社的男作家出現了情感糾紛,在這之後我就一直沒有了她的消息。但是我現在每次去誠品的時候,我還是會忍不住往當代名家的位置走去,看看那個我曾經待過無數個日子的角落,懷念起那個我遇見小香的下午。

註一:於1996年10月出版,書迷透過新浪網「讀書頻道」將《傷心咖啡店之歌》上網連載,造成極大的轟動。該小說是由署名痞子蔡的網路作家,於1998年3月22日凌晨在臺南成功大學的電子佈告欄「成大資訊所」與「貓咪樂園」開始發表,後來在兩個多月內陸續發表全文共計34回及後記乙篇,是臺灣最早受到矚目的網路小說之一(以上資料摘自維基百科)。

註二:當時所謂的傷心事我現在想來,其實是物欲過重所造成的失落感,當時的台灣景氣好的不像話,信用卡連學生都有有線電視不斷開臺,大眾過度消費的結果反而無法找到心靈的依歸。

了解更多Asian的故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