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科技的爭議與真相
by 郭華仁
慣行農業已進入了加護病房;停止供應化肥或農藥,農業生產將嚴重受阻。然而化肥、農藥與大型農機都是石油的產物,在石油短缺時代來臨之際,糧食危機將是人類文明最大的殺手。聯合國糧農組織根據全球四百位專家會談,提出了糧食危機的解決方案,建議由農地健康、小農生產等方面著手,以期農業能永續經營,永遠解決農業困境。
然而若干大企業反其道而行,推出了基因改造作物,並且挾其龐大的財力與豐沛的政商關係,強力推廣、宣傳,讓不少人認為基改作物可以抵抗氣候變遷、解決糧食短缺、增加營養成分。
幸好歐美許多關懷環境、人權的民間團體努力不懈地追蹤真相,經常適時地提供各方面的資訊,讓社會大眾逐漸免疫於單方面的偏頗言論,而其成果已經匯集於今年全球性的反孟山都活動。
不過基改科技是門檻相當高、牽涉範圍相當廣的技術,若不花些時間瞭解,還是容易被大財團,以及其學術界同路人的宣傳所左右。
戳破宣傳的假面
首先來說明「傳統育種也是基因改造」這宣傳口號的真相。
傳統育種是經由同一作物的兩個品種雜交,選出兼具雙親優良特性,而且可穩定傳給後代的個體,這就是新品種的傳統育成方式。基因改造則是把產生某一特性的基因找出來,透過繁複的基因工程,入侵式地把基因穿透植物的細胞,鑲進DNA,再經過實驗室的篩選與數代的培養,形成了轉殖植株,就是所謂的基改作物。
兩者所創造出來的品種雖然都有基因的改變,但是基改科技經常把細菌不曾出現在食物的成分帶進來,這是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宣傳者魚目混珠的企圖昭然若揭。
再者,他們經常說「基改作物可以增產,反基改就會對不起挨餓的人」。
實際上基改作物的種植約九成都是美洲大農,缺糧的非洲人實際上也買不起價格貴上2到5倍的基改種子;宣傳者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令人作噁。話說回來,超過99%的基改作物都是轉殖抗蟲、耐除草劑的基因,沒有一個是轉進去高產基因的;高產是很複雜的一大群基因所控制,只能靠傳統育種一點一滴地提高,對於「增產」,基改科技是沾不上邊的。
沒錯,美國在1996年開始推出基改品種以後,玉米單位面積產量是一直在增加;問題是這個增加的趨勢在基改品種推出前早就有了,那是傳統育種的貢獻。基改公司都把最新最好的傳統品種拿來進行轉殖,所以基改品種的高產是傳統育種的貢獻,與基改科技根本無關。
反之,拒種基改玉米的大多數歐洲國家透過傳統育種,玉米單位面積產量也是從1961年一直增產到現在,1996年以後的增幅反而略比美國的要略高。這個具體的數據豪不留情地撕破鼓吹基改者的嘴臉。
此外,大企業經常說「基改作物可以減少使用農藥,對環境有益」。
中國種基改棉,前三年殺蟲劑的用量是略有減少,但也導致其他害蟲的大量出現,反而增加華北地區的殺蟲劑總用量。美國學者統計之後,發現2011年比起1996年,該國殺蟲劑的使用雖然減少了5,600萬公斤,但除草劑的使用卻增加了2億3,900萬公斤,即美國在15年間因為種植基改作物,農藥總用量增加了1億8,300萬公斤。
南美洲學者的調查也指出,阿根廷在1996年用了1,998萬公升的嘉磷賽(這支除草劑對人體有害),到了2011年則高達2,376萬公升;前後五年間增加了11.9倍,平均每年2.4倍。
數據再度告訴我們,基改公司為了賺錢,是如何用盡心思地欺騙世人。
基改科技能提供安全營養的食物?
或許你以為基改作物若可以增加營養成分,那是可以接受的。
基改黃金米號稱可以提供胡蘿蔔素,讓貧窮兒童免受維生素A缺乏症之苦。問題是便宜的維生素A錠片就可以解決此問題;更好的方式是讓小農多種各類蔬菜,因為蔬菜除了胡蘿蔔素,還可以提供多種必需的養分,這是基改米辦不到的,更不用說基改食品的具有健康風險了。
當然,基改公司一直說他們的產品很安全,是經過政府審查合格的。但是十五年前,即使有動物試驗指出基改食品有危害健康之虞,仗義執言的學者馬上被污衊去職;背後的黑手當然是強大的大財團。
雖然這種事情直到今天仍然發生,不過越來越多的學者敢於發表論文,已經威脅到基改公司長久以來的宣傳,而引發全球性的抗議行動。
剩下的,就是還不知悔改的各國審查基改產品的主管機關;這些機關聽信基改公司的話,定出了漏洞百出的審核辦法;還不趕快參考這五年以來的新知加以修改,好好地替人民把關,難道要步上孟山都被唾棄的後塵嗎?
(作者為台大農藝系教授,本文轉載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3.8.1出版第258期會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