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 桌墊 塑化劑知多少

by 網氏

2017年8月爆發全台毒雞蛋農藥芬普尼超標事件,食安問題再度受到國人關注,標準值的高低真的是食安的準則?我們是否經常忽略了標準值之外的人體危害物?例如,我們食用任何食物都需要裝盛的容器,凡是容器都可以拿來裝食物嗎?其中又有多少含有塑化劑成份,減塑當道,哪些塑膠食器,我們需要認知與避免?

凡是容器都可以裝食物?Photo by Herson Rodriguez on Unsplash

姜淑禮在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一場演說中,教導安全使用塑膠食器的原則:「我自己是只要沒有溶出、變色、異味、汙染、發霉或剝落的狀況下,盡可能重複利用現有的塑膠容器,因為不想多一個塑膠垃圾。」若不想使用塑膠製品,她建議可改用陶製品做為替代品。

各國法規對食品接觸物質有明確定義及規定,姜淑禮指出,其中德國的規範很特殊,除了進行全面性溶出物檢測之外,也採用感官測試,以感官進行味道與氣味的檢測,例如,將自稱可裝熱水的水壺裝入熱水後,分裝給受測者試喝,若有人提出有異味,該產品即無法通過。因此,以德國為例,標準值並非食安唯一的判準。

除了食器含有塑化劑問題,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媽媽們發現,普遍存在於校園內的桌墊,因含有PVC成份,有釋出塑化劑之虞,孩子們吃飯睡覺頻繁接觸,更可能危及健康,因而展開PVC毒桌墊退出校園的訴求與行動,迫使教育部函文要求各級學校注意,並請廠商出示經濟部檢驗合格證明。

本期網氏,與妳/你分享姜淑禮的觀點與實踐,以及陳怡君說明台中分會一波波的倡議行動。

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