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人般照顧紅龍果,黃敏樂在開心農場
by 潘嘉慧
在台東縣鹿野鄉龍田社區土生土長的黃敏,從小跟著媽媽在田裡幫忙,身為農家子弟的她,種過白甘蔗、鳳梨、玉米、花生,也照顧過釋迦園,對於農務一點也不陌生。黃敏說:「我跟媽媽一樣,很勤勞都停不下來,很愛弄東弄西的。」因此她不在田裡,就是在工作室裡玩手工藝創作。當孩子們大了,她逐漸轉移重心,把心力放在開心農場裡,悉心照顧果樹,為家人種出好吃又健康的水果。
歡迎來到開心農場
3月初春的早晨,鹿野高台的空氣裡還帶著些許寒涼,隨著太陽漸漸露臉,溫度也慢慢爬升,到達黃敏的紅龍果田區時,已經是豔陽高照,稍微走動就會汗流浹背了。我們一行人穿越去年新種植的紅龍果田區,兩位農務幫手正用手和鎌刀除去紅龍果根部周圍的雜草,「我們這裡蝸牛很多,紅龍果在幼苗階段時,如果沒有把草除掉,蝸牛、蟲子容易躲在草堆裡,一旦芽心被咬掉了,生長就會停滯,必須等新的側芽再長出來才行。」黃敏說她最討厭扁扁的蝸牛,因為有機規範不能隨便用藥,她都是用手一隻隻抓,現在有用苦楝油、珪藻素防治,但是看到蝸牛出現時,還是用手最快。
走過紅龍果田區,看見黃敏正在巡視後側的木瓜田,包得密不透風,只露出了眼睛、鼻子,卻絲毫掩不住她熱情爽朗的笑聲。因為家人喜歡吃木瓜,所以開始試種幾排木瓜樹,本來單純地想要種來自己吃,沒想到客人到家裡來一吃就愛上了,後來產量多了才跟客人分享,開放小量訂購。因為剛學著種木瓜,黃敏緊抓著農產專員(編註: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農產專員)請教種植木瓜的技術,像是如何疏果、除葉,才能讓每一顆果實有足夠空間成長,果實才會飽滿、果型才會正。剛開始種紅龍果的時候,黃敏憑著一股傻勁投入,還曾經受騙買錯苗,不斷從錯誤中學習成長,累積經驗往前走,一路走到現在已經邁入第七年。
「剛開始種紅龍果時,什麼都不懂,也曾跑到南投取經,看人家怎麼種,然後買苗回來。」黃敏指著枝條上的黃色斑點說:「我一開始不知道這些菌會相互感染,一刀刀剪過去,結果全部植株都中獎了。」現在黃敏看到莖潰瘍的病斑時,會先用夾子做記號,回過頭來再把它用刀子剪掉,每剪一次枝條,就必須用酒精消毒剪刀和枝條的傷口,才能再剪下一枝。「這些都是經驗啦!」
除了木瓜,黃敏在田區的隔離帶上種植了家人愛吃的果樹,有芒果、枇杷……等等,這些樹長大之後就是最好的隔離帶。黃敏愛玩勇於嘗試的性格,讓她並沒有把耕作當成是一件辛苦的事,她笑著說:「這裡就是我的開心農場呀!」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
這片八分七的田地是黃敏的公公留下來的,早年種植枇杷,公公過世後荒廢了很多年沒有耕作。因為家人愛吃紅龍果,於是一頭栽下去種植,而且一開始就選擇以有機的方式管理。2011年到南投民間取經,當時盛行「大紅」品種,跟人買了苗,結果一年後新苗長大了才發現買到的是「石火泉」品種,卻也因禍得福, 因為「石火泉」的外皮很好看,而且有皮薄肉質細緻的特點,黃敏又堅持完熟才採收,熟度夠了,甜度、香氣也會跟著提升,透過客人口碑相傳,開始做起宅配。黃敏說:「我很幸運能夠進來合作社。」在投入種植第三年之後,經過農產專員的訪查,開始供貨給合作社,而有了穩定供貨的來源。這對黃敏來說,除了是鼓勵,也是一個肯定。
完熟採收的紅龍果雖然在口感、香氣上都很棒,但對於農友來說,卻也是一種考驗,尤其紅龍果種到第三年時會大量生產,夏天的果實產量大,如果前一天下雨,隔天遇到高溫就產生裂果。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黃敏曾經把裂果加工製成紅龍果醬,不加任何糖、也不加水,儘可能原汁原味。而春一枝第一次製作紅龍果冰棒時,便是跟她收購裂果,那一年一共收了一千斤紅龍果來製作冰棒,即時紓解了她的困境。為了紅龍果加工,黃敏報名了食品加工課程繼續學習,過年時,還跟媽媽一起蒸了紅龍果發糕,紅通通的發糕十分討喜。
2016年,尼伯特颱風來襲,田區的紅龍果架都倒光了,僅留下四小行,產量有限,颱風後重新立架,新種的植株今年可能只有極少的產量,必須等明、後年才有量可以採收。目前僅存下來的四小行,種植「蜜玄龍」品種,是屬於大紅品系的一支,帶有特殊香氣,產期從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開始來花,六月底開始有果實,一直持續採收至十一月。只是四小行的產量沒辦法滿足所有需求,因此能供給合作社的量也很少。要先請社員稍稍等候,給新苗一些長大的時間。
今年3月8日(2018),這塊田區就通過有機轉型期了,明年就會正式拿到有機驗證。不過黃敏說:「認證只是一個形式,其實我們一開始就是用有機的方式在種植。」老公在一旁幫腔說:「我們比有機更有機!」像是對待家人一般地細心照顧紅龍果,果實又甜、又香,又好吃,她希望自己照顧的紅龍果能讓每一位客人吃得滿意又滿足,享用到營養滿分的果實!這就是黃敏想要做的事!
(作者為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月刊主編。本文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8年5月,174期 )
延伸閱讀